历史百科网

土壤地理学

[拼音]:turang dilixue

[外文]:soil geography

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土壤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土壤的形成、演变、分类和分布,为评价、改良、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简史

土壤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其发展可划分为萌芽期、创建期和发展期3个阶段:

萌芽期

19世纪中叶以前,为人类累积土壤地理知识的时期。公元前5~前3世纪,我国《尚书·禹贡》篇记述了九州土壤及其等级。《管子·地员》篇论述了土壤与地形、地下水、植物的关系。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等的著作中,也有类似的记述。19世纪中。随着地质学的兴起,一些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风化和残积、沉积物的移动和淀积划分土壤;有的按堆积物成因类型命名土壤,如冲积土、风积土等。所有这些为土壤地理学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创建期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代表人物是俄国В.В.道库恰耶夫。他于1883年发表《俄国黑钙土》一书,首先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和土壤地带性学说。他认为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空间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还提出土壤调查和制图及以土壤剖面性状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等研究方法。从而创立了以发生学观点来研究土壤的发生学派,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发展期

20世纪20、30年代以来,苏联学者继承和发展了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理论,对土壤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特别是生物和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如B.P.威廉斯指出,物质生物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美国C.F.马伯特把道库恰耶夫学说引入美国,并以土壤剖面等土壤本身的性态为研究核心,制定出美国第一个土壤分类系统。H.詹尼以函数数学公式定量地描述土壤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发展了道库恰耶夫学说。

我国近代土壤地理学发展起步较晚,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我国全国土壤调查和制图、我国土壤地理分布规律、水稻土等土壤分类,以及对盐碱土、红粘土和风沙土等的改良和利用等。

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土壤发生和演变

研究诸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土壤随成土因素的变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从一种类型演变为另一种类型的过程。其中土壤与地理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土体中物质和能量的迁移与转化,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对土壤性质、形态的定性和定量观测与分析,是研究的基本依据。

土壤分类

根据土壤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及土壤自身的属性和肥力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按一定的原则和系统,对土壤进行划分归类。土壤分类的完善程度取决于土壤科学发展水平。

土壤分布

研究土壤及其组合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序列、空间格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讨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土壤区划

根据土壤群体在地球表面组合的特征,按其相似性或差异性以及在空间的构型进行地理区域的划分。它是自然区划和农业区划的基础资料和组成部分,为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发展农、林、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资源评价

对具有农、林、牧业生产能力或者其他功能的各种土壤类型,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定。包括农业土壤资源评价、林业土壤资源评价、牧业土壤资源评价、工程土壤资源评价和环境土壤资源评价等。

研究方法

可概括为4个方面:

土壤调查和制图

对野外土壤的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剖面形态进行观察、描述、比较分析和分类,绘制土壤图,编写调查报告。这是土壤地理学传统的基本研究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壤调查和制图的技术手段、方法和装备已有很大改进。如土壤的遥感遥测、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土壤制图的自动化等,为土壤地理研究的深化提供了现代化新技术。

理化分析

借助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土壤各种属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宏观和微形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动态研究

建立固定或半固定的研究站(场),对土壤的生态环境、形成过程、土壤性状以及元素的迁移、转化,进行长期或较长期定位观测,以定性定量地分析研究,掌握土壤现代形成过程的发展动向和各趋势。

数理统计

运用回归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土壤各种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以研究土壤形成因素、成土过程、土壤性质与肥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土壤数值分类。它使土壤地理学从描述性和经验性、单指标和单变量的研究,向定量化、多指标和多变量的方向发展。

展望

土壤地理学今后的发展,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方法方面,将更加重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注意用生态学观点研究土壤地理学;

(2)在研究内容方面,重视土壤学与地理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

(3)在具体方法方面,将向指标化、数值化发展;

(4)土壤制图和土壤理化分析方面,将向简便、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毅然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土壤地理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毅然;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5542.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