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立克次氏体目

[拼音]:Likeci i mu

[外文]:Rickettsiales

广义细菌的 1目。为多形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小球杆形微生物。美国病理学家H.T.立克次首先对斑点热和斑疹伤寒病原体进行描述,并在研究斑疹伤寒的过程中受感染去世,本目和立克次氏体科都是为纪念他而命名。本目微生物的直径一般小于0.5微米,具有细胞壁,个别种形成鞭毛,少数株可在细胞外生长,多数均在宿主细胞内以二分分裂进行繁殖。可用鸡胚或脊椎动物的活细胞培养。寄居于脊椎动物的网状内皮系统、血管内皮细胞或红细胞,以及作为储存宿主或媒介的节肢动物的某些脏器。可引起人类、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立克次氏体病。

本目下分3科:

(1)立克次氏体科:寄生于除红细胞外的组织细胞内,偶尔出现于昆虫的细胞外。由媒介节肢动物传播。下分3族10属;

(2)巴通氏体科:寄生于红细胞内,有时在胞外。小杆形,个别有一端鞭毛。可在无活细胞的培养基上生长。下分2属;

(3)无浆体科:存在于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内或表面或游离于 中,由节肢动物传播。下分5属。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尤宛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立克次氏体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尤宛;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535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