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心身交互作用论

[拼音]:xinshen jiaohu zuoyonglun

[外文]:mind-body interactioni

认为心理和身体是两种本质不同、但又交互影响、交互作用的实体的心身关系理论。又称心身交感论。它是20世纪传统心理学上很流行并最有影响的一种心身二元论。始见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一种论述。他认为身体是物质实体而心灵则是非物质实体,但二者可相互作用,即心灵状态的改变产生形体的改变,而形体的改变也可产生心灵的改变。

历史上明确阐述心身二元论的交互作用论并具有深远影响的是R.笛卡尔。他把身定义为在三度空间内某种具有展延性的东西,心灵则为非展延的却有定位的实体。这两种实体可相互作用,作用的地点在脑中的松果体内,因心灵位于非展延性的欧几里德几何学的一点内,而松果体可作为这样的一个点,心灵在此点内推动身体的运动。这是科学与唯心论妥协的产物。它面临两个主要的难题:

(1)非展延性的心灵如何能推动具有展延性的物质实体的身体;

(2)他认为动物只是一架机器,而人则是有了一个非物质且不占空间的内部心灵,而比较心理学证明动物也有心理,它和人类心理有一定的连续性,不能截然区分。

当代强调笛卡尔式的交互作用二元论者是J.C.埃克尔斯,认为现代神经科学的进展可克服笛卡尔二元论的难题。他提出,非物质性质的自由意志可驱动单个神经元的放电,从而触发神经元柱组的活动。这一活动经由运动神经的活动而引起驱体的活动。他认为这样就解决了非物的心影响物质的身这一难题,但他并未解答意志如何驱动单个神经元的放电问题,从而也并未解决心身交互作用二元论的第1个难题。对于第2个难题,埃克尔斯说,人若无心灵则自由意志就不可能理解。这同样等于未予解答,因为人的自由活动并不能证明一定要有一个非物质的和无原因的心灵假定,并且也不能证明动物就没有一定的自由。总之,埃克尔斯企图用神经科学的资料来支持笛卡尔式的交互作用二元论是失败的。

心身交互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心身交互作用论不可克服的困难在于它的心身二元论。所以承认心身能交互作用的人并不就是心身交互作用论者。同时,认为心和身有实质性区别的二元论者也不一定就是心身交互作用论者。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城予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心身交互作用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城予;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528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