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urangshui
[外文]:soil water
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水分。以孔隙中是否充满水分来区分,有饱和土壤水和非饱和土壤水。前者一般多以地下水的形式存在,后者为植物根系吸收的主要对象,俗称墒。
土壤中水分状况与热、肥力、通气状况有密切关系。农业上将土壤水、肥、气、热称为土壤肥力的四个要素,其中水为最活跃的要素,并对其余三个要素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有效地利用与调节土壤水是提高农业产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土壤水的数量指标,用土壤含水量表示,又称土壤含水率。常用的表示方法有:
(1)重量含水率,即土壤中水的重量与烘干后土壤固体重量的百分比;
(2)体积含水率,即土壤水分体积占土体总体积的百分比。农业上还用贮水深度(一定厚度土层中含有的水量折算成水层深度,以毫米计)和相当于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比表示土壤水的多少。
根据土壤水分物理状态和水分与固相物质的关系对土壤水有各种分类,一般分成:
(1)吸湿水即受土壤颗粒表面吸附作用,束缚在土粒表面的水分;
(2)薄膜水,即吸湿水外面的水膜;
(3)毛管水,即由毛管力吸持在土壤的细小孔隙中的水分;
(4)重力水,即在重力作用下沿非毛管孔隙下渗的水分。按照水分形态的差别定出的土壤特征含水率称为土壤水分常数,包括:
(1)吸湿系数,即土壤吸湿水量达较大值时相应的含水率;
(2)较大分子持水量,即薄膜水达到较大值时的土壤含水率;
(3)田间持水率,即降雨或灌溉后由毛管力所保持在土壤细小孔隙中水分达较大值时的土壤含水率;
(4)饱和含水率即土壤孔隙全部为水所充满时的土壤含水率;
(5)凋萎系数,即土壤中水分不能为植物根系所吸收而导致植物发生长久性凋萎时相应的土壤含水率。从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率之间的含水率对作物生长才是有效的,称为有效水分。
自1907年美国E.白金汉提出毛管势以后,用能态观点研究土壤水得以发展。由于水分在土壤孔隙中运移速度缓慢,其动能可忽略不计,决定土壤水的能态是势能;单位数量土壤水具有的势能,称为水势。土壤中任一点处水势的大小,由该点土壤水和标准参考状态的势能差所定义,通常取一定高度处某一特定温度下承受标准大气压的纯自由水作为标准参考状态,其水势为零。水势由各个分势构成,通常指:重力势、 压力势、 溶质势、温度势和由于土壤基质对土壤水分的吸持作用引起的基质势。
土壤水遵循由能量高处流向能量低处的规律,可用达西定律与连续原理相结合导出的基本方程,作定量的描述与计算。
参考书目S.A.泰勒著,华孟等译:《物理的土壤学,灌溉与非灌溉土壤的物理学》,农业出版社,北京,1983。(S.A.Taylor, Physical Edaphology, The Physics of Irrigated and Nonirrigated Soils,Francisco,1972.) 参考文章土壤水分对蓝莓生长有什么影响?果树园艺全球土壤水循环可能正在重建 某些地区会更干旱环保百科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刚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土壤水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刚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