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野牡丹


药材名称:野牡丹

名称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概况

异名:山石榴(台湾),大金香炉、猪古稔(广东),豹牙兰(云南),地茄(《福建民间草药》)。

基源: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野牡丹的全株。

原植物:野牡丹Melasto candidum D.Don(M.septemnervium Lour.)

形态:灌木,高0.5~1.5m,分枝多;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毛扁平边缘流苏状。叶片卵形或广卵形,顶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长4~10cm,宽2~6cm,全缘,7基出脉,两面被毛;叶柄长5~15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2;苞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密被鳞片状糙伏毛;花梗长3~20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花萼长约2.2c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及长柔毛,裂片卵形,与萼管近等长;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3~4cm,顶端圆形,密被缘毛;雄蕊长者药隔基部伸长,弯曲,末端2深裂,短者药隔不伸延,药室基部具1对小瘤;子房半下位,密被糙伏毛,顶端具1圈刚毛。蒴果坛状球形,长1~1.5cm,直径8~12mm。花期5~7月,果期10~12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03页.图373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20m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灌丛中,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生药

采集: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药性

性味:酸、涩,凉。 ①《陆川本草》:“寒,涩、微酸。”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甘、酸、涩,平。” ③《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涩,性凉。” ④《福建民间草药》:“甘、酸,微温。” ⑤《四川中药志》:“性凉,味酸、涩。”

功效:活血消肿,收敛止血,消热解毒,消食止痢。

主治:跌打损伤。痈肿疔毒,乳汁不行。 ①《陆川本草》:“叶,治刀伤,止血。” ②《我国药用植物图鉴》:“治血丝虫病。”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根: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衄血,便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叶: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④《四川中药志》:“治月瘕痛,癥瘕吐血,跌打损伤及肠痈。” ⑤《福建民间草药》:“治痈肿疔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野牡丹流浸膏(《四川中药志》)治宫颈炎、 炎;野牡丹全草5000g,水煮,制成流浸膏状、加入防腐剂,涂患部,每隔日1次,7~10日为1疗程。 ②野牡丹冲剂(《四川中药志》)治老年慢性气管炎:野牡丹全草5000g,水煎3次,浓缩成膏后制成冲剂80包,每次三分之一包,日服3次。 ③《福建民间草药》:“治膝盖肿痛:野牡丹24g,忍冬藤9g,水煎服,日2次。”

单方应用:①《福建中草药》:“治痈肿:鲜野牡丹叶30~60g,水煎服,渣捣烂外敷。” ②《广西植物名录》:“治外伤出血:野牡丹叶适量研粉撒敷伤处。” ③《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解木薯中毒:猪毑稔叶或根60~90g,煎服。”

食疗:①《福建药物志》:“治跌打损伤:野牡丹30g,金樱子根15g,瘦猪肉适量,加红糖、酒炖服。” ②《福建民间草药》:“治乳汁不通:野牡丹30g,猪瘦肉120g,酌加酒炖服。” ③《福建民间草药》:“治蛇头疔:野牡丹18g,和猪肉炖服。” ④《福建民间草药》:“治耳痈:野牡丹30g,猪耳1个,水煎服。” ⑤《四川常用中草药》:“治妇女小腹包块,劳伤吐血,肠痈:野牡丹15~30g,炖猪肉服,或水煎服。”

参考文章野牡丹的栽培技术观赏园艺野牡丹的介绍观赏园艺野牡丹的生态习性观赏园艺野牡丹的繁殖方法介绍观赏园艺巴西野牡丹的形态特征观赏园艺野牡丹的品种分类观赏园艺野牡丹的栽培要点观赏园艺野牡丹的形态特征观赏园艺巴西野牡丹的栽培技术观赏园艺野牡丹的品种简介观赏园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乔佳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野牡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乔佳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5207.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