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alei’er
[外文]:Alexis Carrel (1873~1944)
美籍法裔外科医生。在血管外科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创“三线缝合”法;成功地进行了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试验,研究器官移植技术,解决了器官移植中一些外科手术问题。因此于1912年为美国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73年6月28日生于法国里昂一纺织工厂主家庭,1944年11月5日卒于巴黎。1890年获理学士学位后,入里昂大学学医。1893~1900年在里昂医院工作,并在解剖学家J.L.泰斯蒂的实验室学习解剖学。1900年获里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96~1904年间发表24篇讨论血管缝合技术的论文,未引起重视。1904年赴美国任芝加哥大学生理学助教。1905年发表 5篇关于血管缝合及器官移植的论文引起重视。1906年被推荐至洛克非勒研究所直至1938年退休(1914~1919年曾回法国服兵役),后返回巴黎。
1894年开始从事血管外科的研究,当时较大的血管断裂后缝合方法不理想,他创用了“三线缝合”方法,将欲缝合的两条血管的末端反褶,用极细的针和丝线缝合,使血管内壁光滑,血流不受影响。以后他进行温血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培养试验,曾将一个成纤维细胞株传代多年;使鸡胚胎心脏组织、结缔组织存活多年。这些方法学上的成就不仅对了解细胞生理学有价值、而且对医学理论和实践都有意义。在此基础上他研究器官移植。他认识到,同体移植的器官可长久存活,而同种异植和异种移植因“排斥”而会失败。1930年他进行器官培养,在机械师C.A.林德伯格的协助下,设计一个可以消毒的玻璃灌流器,将离体组织、器官,如肾脏、心脏、甲状腺等保存在灌流液中,不仅能存活,且维持功能数日或数周。1914年他返回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赴欧洲战场,组织医疗队,与化学家H.达金一同提出用次氯酸钠溶液冲洗伤口,拯救了许多伤病员的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也在巴黎,任职于公共卫生部门。德国占领法国时他曾在维希 任职,法国解放后不久他便去世,所以未受审。他的代表作有:与C.A.林德伯格合著的《器官培养》,《对生命的见解》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中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卡雷尔,A.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中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