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aogan
[外文]:remote sensing in geology
遥感技术所取得的地面图像和数据及相应的数据和信息处理技术在地质学的应用。又称地质遥感。一般包括 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电磁波谱特征;
(2)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在遥感图像上的判别特征;
(3)地质遥感图像的光学及电子光学处理和图像及有关数据的数字处理和分析;
(4)遥感技术在地质制图、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及环境、工程、灾害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原理遥感是以电磁波为媒介的探测技术,即把能对一定波长或频率范围内的电磁辐射进行量测的检测器或传感器,置于远离遥感目标的运载工具(称为遥感平台,如轨道卫星、飞机、航天飞机等),对遥感目标(如地球)的电磁波辐射特性进行探测和记录,记录的数据通过遥感平台上的数据通讯和传输系统传送到地面接收站,通过数据接收和处理系统得到图像和数据磁带,以提供目视解译和计算机处理的应用。
探测地物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特性的遥感方法称为被动遥感,例如摄影遥感、多波段遥感及热红外遥感等。由遥感平台发射电磁波并接收由地面反射或散射后的回波信号的方法称为主动遥感,例如雷达遥感和激光遥感。根据所采用的遥感平台的不同,通常又可分为航天遥感(主要是卫星遥感)及航空遥感两类。航天遥感,例如地球资源卫星遥感,其优点是在很短的周期内得到基本上覆盖全球的、特征、规格相同的图像,并且处理分析的速度快,单位面积的费用较低,便于发挥多波段、多时相、多种图像的信息优势,以及与地面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及地球化学勘查等多种数据复合分析的优势。航空遥感图像,包括黑白及彩色航空像片,航空多波段遥感图像及航空测视雷达图像等,适用于较大比例尺的地质矿产调查。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遥感图像相当于按一定比例尺缩小了的地面立体模型,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各种地物(包括地质体)的特征及其空间组合关系。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包括对经过图像处理后的图像的地质解译,是指应用遥感原理、地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以目视方法揭示遥感图像中的地质信息。
解译前应充分掌握已有的地质资料,并进行必要的野外踏勘工作,建立地质解译标志。地质解译标志分为空间形态标志和色调、颜色标志。空间形态标志包括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的轮廓特征、立体形态、排列组合状况、方向性特征以及规模大小等;色调和颜色标志是地物波谱辐射特征的表现。在黑白照片上,不同色调以十个等级的“灰阶”来表示。在彩色照片上所呈现的颜色根据像片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反映。真彩色像片反映的是地物的实际色彩;假彩色像片(多光谱合成彩色片及红外彩色片)不反映地物的实际色彩,如植被表现为红色,红色岩石则表现为绿色等;经过变换处理产生的彩色合成图像的颜色,则要根据变换方法和彩色图像显示方案作具体分析。此外,在解译中还要应用一些间接标志,如水系、土壤、植被、温泉及地下水溢水带等。无论哪种标志都是依据图像上的密度信息(主要由地物的亮度决定)和结构信息(由密度信息的差异或有规律变化所构成的影纹、图案结构组成)而建立的。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包括:
(1)岩性和地层解译。岩性解译是地层解译的基础,前者的任务是辨认各种岩石类型,圈定其分布范围;后者则为确定影像地层单位、划分和对比地层,了解地层的接触关系和横向变化等。岩性和地层的解译标志有色调、地貌、水系、植被与土地利用特点等。色调主要取决于岩石成分,但由于岩性的复杂多变及外界因素干扰,使得影纹、图案结构及水系分析在岩性和地层解译中占据重要位置。例如,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的影像图案有显著差别;不同岩石的抗风化、侵蚀能力不同,影纹则有明显不同;水系的类型和密度反映了岩石类型的变化等。岩性和地层解译是地质解译中的难点,解译中常凭借经验、掌握规律、综合使用解译标志,从分析对比中找出差别。必要时辅以图像处理技术。
(2)构造解译。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遥感图像上的构造形迹(除微小的构造形变外)的影像特征是通过地层单位的有规律分布,不同色调或几何形态的地形地物所组成的线(或带)、环(或环带)而显示的。利用不同比例尺的图像可以解译出级别大小不同的构造形迹,各种比例尺图像的综合和对比分析,不仅扩大了观察地表构造的视域和深度,能够发现隐伏构造和确定新的构造活动,有利于对构造格架的全貌了解,而且能较准确地圈定构造界限。此外,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还能认识板块的运动情况。
(3)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解译工作。在大比例尺图像上有时可以直接判识原生矿体露头、铁帽和采矿遗迹等。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多波段遥感图像(尤其是红外航空遥感图像)解译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层、构造以及围岩蚀变带等地质体。除目视解译外,还经常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矿产信息。成矿远景分析工作是以成矿理论为指导,在矿产解译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将矿产解译成果与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资料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圈定成矿远景区,提出预测区和勘探靶区。利用遥感图像解译矿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手段。
地质解译过程是一个充分揭示遥感地质信息,并不断有所发现的逐步认识过程,也是一项理论性、探索性很强的科学思维活动。遥感地质解译中的简易分析和统计工作已基本实现计算机操作,智能化专家处理系统也在探索中建立。
参考书目陈华慧主编:《遥感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4。刘燕君编著:《遥感找矿的原理和方法》,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1。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静琪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遥感地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静琪;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