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杨梅
名称出处:《食疗本草》
概况异名:杨梅(统称),山杨梅(浙江),珠红(福建)。
基源: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的果实。杨梅属全世界有50余种;我国产4种1变种,其中有3种供药用。
原植物: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
历史:本品始载于《食疗本草》、《本草拾遗》。《纲目》收入果部山果类。李时珍云:“杨梅树叶如龙眼及紫瑞香,冬月不凋,二月开花结实,形如楮实子,五月熟。”根据《植物名实图考》所载,均与本种相同。
形态:常绿乔木,高可达10余米,树皮灰色,老时纵向浅裂;小枝较粗壮,无毛,皮孔少而不显著。叶革质,无毛,楔状倒卵形至长楔状倒披针形,长6~16cm,宽1~4cm,无毛,先端圆钝或有短尖至急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偶在中部以上有少数锐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仅被有稀疏金黄颜色腺体,叶柄长2~10mm。雌雄异株,穗状雄花序单独或数条丛生于叶腋,圆柱状,长1~3cm,直径3~5mm,通常不分枝,有密接覆瓦状苞片,每苞片有1雄花;雄花有2~4不孕卵形小苞片及4~6雄蕊;雌花序常单生叶腋,长5~15mm,有密接覆瓦状苞片,每苞片有1雌花;雌花有4枚小苞片;子房卵形,极小,有极短花柱及2鲜红色的细长的柱头。每一雌花序仅上端1雌花能发育成果实。核果球形,径10~15mm,外表面有 状凸起,熟时深红色或紫红色和白色。外果皮肉质,多汁液及树脂,味甜。内果皮极硬,木质。花期4月,果期6~7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73页.图746)
生境与分布:栽培或野生于山坡杂木林中。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栽培: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和强烈阳光。以土层深厚、排水性好的砂质壤土为好。用种子繁殖,秋播或与河沙层积贮藏至次年春播。按行距20~25cm,株距15cm开沟条播或点播,深约2cm,播后覆土盖草,浇水保湿。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揭去盖草,用人畜粪水追肥1次。培育2年后作为砧木,于4月初进行切接或嵌接,嫁接方法与果树相同。嫁接苗培育2~3年,即可移栽。移栽定植宜于春季,行株距5×4cm,每穴栽1株。由于杨梅是雌雄异株,故应配植少数雄株,以利授粉。栽后每年需注意中耕除草,夏季可用人畜粪水追肥,冬季需用堆肥、厩肥追施,并培土壅根。
采集:初夏果实成熟时采收。
化学性质果实中含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草酸、乳酸,花色素的单葡萄甙和双葡萄糖甙[1],以及微量的杨梅黄素(Myricetin)[2]。
附 叶含有蒲公英甾醇(Taraxerol)、α-香树脂醇(α-Amyrin)、β-香树脂醇、羽扇豆醇(Lupeol)以及内消旋肌醇(Myoinositol)、杨梅甙(Myricitrin)等[1]。
参考文献[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41。[2] 和汉药用植物.广川书店,1959:353。
药性性味:甘、酸,温。 ①《食疗本草》:“温。” ②《日华子本草》:“热、微毒。” ③《开宝本草》:“酸,温。” ④《日用本草》:“酸、甘,温。”
归经:入肺、胃经。 ①《本经逢原》:“入肝、脾、心胞。” ②《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经。” ③《本草再新》:“入脾、胃二经。”
功效:生津解渴,和胃消食。
主治:烦渴,吐泻,痢疾,腹痛。 ①孟洗:“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亦能治痢。” ②《本草拾遗》:“止渴。” ③《日华子本草》:“疗呕逆吐酒。” ④《开宝本草》:“主去痰,止呕秽,消食下酒。” ⑤《玉楸药解》:“酸涩降敛,治心肺烦郁,疗痢疾损伤,止血衄。” ⑥《现代实用中药》:“治口腔咽喉炎症。” ⑦《我国药用植物图鉴》:“对心胃气痛及霍乱有效。”
用法用量:内服:生啖、浸酒、腌食或烧存性研末。外用:捣敷、烧存性研末搐鼻或调敷。
使用注意:忌生葱,不可多食。 ①孟诜:“切不可多食,甚能损齿及筋。” ②《日华子本草》:“忌生葱。” ③《开宝本草》:“多食令人发热。” ④《本经逢原》:“血热火旺人,不宜多食。” ⑤《本草从新》:“多食发疮致痰。”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泉州本草》:“治烫火伤:杨梅烧灰成末,调茶油敷。” ②《泉州本草》:“治胃肠胀满:杨梅腌食盐备用,越久越佳,用时取数颗泡开水服。” ③江西《中草药学》:“治痢疾及预防中暑:杨梅浸烧酒服。或用15g煎服。” ④《普济方》:“治下痢不止:杨梅烧研,每米饮服6g,日2服。” ⑤《经验方》:“治一切损伤,止血生肌,令无瘢痕:用盐藏杨梅和核捣如泥,做成挺子,以竹筒收之,凡遇破伤,研末敷之。” ⑥《纲目》:“治头痛不止:杨梅为末,以少许搐鼻取嚏。” ⑦《饮食治疗指南》:“治夏季痧症、腹痛、吐泻:服酒杨梅,每次1~2个,日服2~3次。酒杨梅制法:以紫红熟杨梅,浸以酒,以浸没杨梅为度,1周后即可启用。”
医药家论述①李时珍:“其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名。”“杨梅树叶如龙眼及紫瑞香,冬月不凋,二月开花结实,形如楮实子,五月熟。有红、白、紫三种,红胜于白,紫胜于红,颗大而核细,盐藏、蜜渍、糖收者佳。” ②张璐《本经逢原》:“杨梅,能止渴除烦,烧灰则断痢,盐藏则止呕哕消酒。但血热火旺人不宜多食,恐动经络之血而致衄也。其性虽热,而能从治热郁,解毒。” ③黄宫绣《本草求真》:“杨梅,能治心烦口渴,清热解毒。若或多食,则有损伤动血致衄之虞。缘入阴虚热浮,气血不归,清之固属不能,表之更属不得,惟借此为酸收,则于浮热可除,烦渴可解,并或因其过食,而致见有损伤动血之变矣。设使热从实致,则食此味必不能效。”
参考文章梅新品种简介―晚稻杨梅粮食作物为害杨梅的油茶黑胶粉虱经济作物杨梅有虫还能不能吃?观赏园艺杨梅果园管理技术果树园艺晚稻杨梅粮食作物杨梅有哪些营养功效?饮食10―12月柑橘枇杷杨梅管理技术要点果树园艺为什么咯血患者不能食用杨梅?饮食为什么杨梅与牛奶不能同食?饮食为什么杨梅与黄瓜不能同食?饮食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韵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杨梅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韵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