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ekou lanmensha
[外文]:mouth bar
入海河口在口门附近的泥沙堆积体。广义的指由心滩、沙岛、浅水航道和某些横亘河口的沙嘴所组成的拦门沙系;狭义的仅指口门沉积带航道上的浅段。拦门沙现象早就为人们所熟知,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对它的成因、沉积构造和演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有径流、潮流、盐水与淡水混合、沿岸流和风浪等,其中径流和潮流是主导因素。在径流作用较强的河口,如长江口,径流下泄至口门附近,脱离河岸的约束,水流扩散,流速骤减,流域的大量来沙在口门附近堆积,形成了拦门沙的基干,它的沉积明显地呈现沙和泥的交互成层构造。在潮流作用较强的河口,如钱塘江口,潮流进入河口之后,因潮波剧烈变形,涨潮时带入河口的沙量,大于落潮时带出的沙量,使从海域来的流沙,在口门以内堆积,形成拦门沙,称为沙坎。由于这种拦门沙的物质以潮流带来的为主,其沉积结构反映出以细颗粒物质为主要成分的特点。
拦门沙所在处的不同地方由于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在科里奥利力等因素的作用下,潮流涨落的流路往往发生分歧,主要流路的潮流,在拦门沙体上冲刷而形成河槽。在流路之间的缓流区,泥沙容易沉积成心滩,它可进一步发育成沙岛。这种拦门沙系纵向隆起,横向则滩槽相间,呈高低起伏的形状。
盐水和淡水的混合,对拦门沙的形成、发育和构造有重要的影响。当河口由于盐水和淡水混合不均匀的缘故而高度成层或为部分混合型时,絮凝物质大部分在滞流点附近落淤,常在航道上形成妨碍航行的浅段。密西西比河口经过疏浚的西南水道,因洪水期的滞流点位于口门附近,导致该地严重淤积,有时在两星期内平均淤浅2米,淤积严重的地方曾厚达9米。滞流点随着径流和潮流的强弱变化而有所进退,当它处于拦门沙的位置时,将使拦门沙航道的淤积加厚。
海岸漂沙因挟沙力降低,在河口落淤而成的沙嘴,迫使入海水道转向,并使局部水道淤浅,形成横亘河口的拦门沙。我国的射阳河口、灌河口和广东的韩江口,都是有这种拦门沙形成的典型例子。
在某些小河的河口,径流和潮流较弱,在波浪作用下,泥沙的横向运动所形成的滩脊或水下沙坝,往往构成拦门沙或叠加于拦门沙之上,使河口受到壅堵。
在河口的发育过程中,拦门沙系的前坡向海推进,有些心滩演变成沙岛,由于潮流涨落的流路摆荡不定,造成径流在河口汊道中的分配比例经常变化,致使拦门沙上的心滩、沙岛和水道也不断变化。水道的冲淤变化,对于通海航道的条件影响甚大。除了流路的平面摆荡的影响外,通常还表现为洪季淤积,枯季冲刷,小潮淤积和大潮冲刷。如法国的纪龙德河口,汊道中的径流量分配的变化,常常导致径流增强的汊道的拦门沙滩顶受到冲刷,而径流减弱的汊道的拦门沙淤积加高。长江口也是如此。然而某些河口,由于径流量显著增加,使絮凝作用显著增强,却又导致强烈的淤积,如美国东海岸的查尔斯顿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风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河口拦门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风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