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狍茸


药材名称:狍茸

名称出处:《我国药用动物志》

概况

基源:为鹿科麅属动物狍的茸。

原动物:狍Capreolus capreolus Linnaeus,又名麅子(《我国药用动物志》)。

形态:狍属中等鹿类。体重约30~40kg。雄兽有角,角短,呈树枝状而分三叉,向前直伸,冬季脱落。耳短宽而圆,内外密生毛,额较高,眼大,有眶下腺,鼻端 ,无獠牙,颈长。四肢颇长,且后肢比前肢稍长,蹄狭尖,悬蹄短,不着地。尾很短,几乎隐于体毛内。冬毛较厚密,全身棕黄颜色。背毛毛基淡紫,毛尖黑色,中间一小段为棕黄颜色,嘴、额、颈和体背面暗棕而染黄毛。体测淡棕黄颜色,腹部淡黄,四肢外侧沙黄,内侧较淡,臀部有白色块斑,尾淡黄;夏毛短薄,毛色单纯。从嘴至尾及四肢背侧均呈纯黄棕色,背中线附近较深。腹面从胸部、鼠鼷部及四肢内侧都呈淡黄颜色。

生境与分布:栖息于丘陵山地的疏林地带,常活动于大林子边缘或沟谷的灌、草丛中,时或到林寨附近活动,晨昏时分较活跃。嗅、听觉灵敏,奔跑迅速而持久力差。以灌木的嫩枝、芽、叶、树皮、青草、地衣、苔藓等为食。偶尔盗食豆类、谷物等农作物。爱舔碱水或碱土。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东北及西北地区。

生药

采集:春季采茸,锯后洗去茸毛上附着的污物,吸出内部的一部分血液,然后将锯口处用线缝好,周围钉上四个小钉,用麻绳将锯口缠好固定在架上,置沸水中煮沸5~6小时,取出晾干。再用沸水煮烫,如此进行数次后,自然风干。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加工炮制:刮去茸毛,上面涂以酒,置火上烤软,切片或研成粉末。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防蛀。

化学性质

茸及角含大量骨胶原(Collagen)、肽类、氨基酸、硫酸软骨素、Ca、P、Fe、Mg、Cu等,还报道含有Zn、Pb、Cd、Ni、Cr,这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

参考文献

我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65。

药性

性味:甘、咸,温。

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腰膝酸软,筋骨痿弱,小儿发育不良,崩漏,带下,疮疡久溃不敛,阴疽内陷不起等症。本品同鹿茸,但较之稍逊。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狍茸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683.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