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小茅香


药材名称:小茅香

名称出处:《分类草药性》

概况

异名:山白芷、土白芷(《生草药性备要》),寻骨风、铁杆香(《四川中药志》),白牛胆根(《泉州本草》)。

基源:为菊科旋覆花属植物羊耳菊的根。

原植物:羊耳菊Inula cappa(Buch.-Ham.)DC.

余项参见“羊耳菊”条。

生药

采集:立夏后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晒干。药材产四川、广东、云南、福建、湖南。

鉴别:根长10~30cm,粗约1cm;外表乌黑色,断面可见硬心。质脆,有香气。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附 地上部分含四当归酸肌醇酯类化合物:L-肌醇-1,2,3,5,四当归酸酯(L-Inositol-1,2,3,5-tetra-angelate)、L-肌醇-2,3,5,6,-四当归酸酯、内消旋肌醇-2,4,5,6,-四当归酸酯(Myoinositol-2,4,5,6,-tetra-angeiate)、内消旋肌醇-1,3,4,6-四当归酸酯、角鲨烯(Squalene)、β-金合欢烯(β-Farnesene)、石竹烯环氧化物(Caryophyllenepoxide)[1]、大牻牛儿内酯Ⅰ、Ⅱ、Ⅲ、Ⅳ(Ger cranolide Ⅰ、Ⅱ、Ⅲ、Ⅳ)[2],还含(2R,3R)-5′-甲氧基-3,5,7-2′-四羟基二氢黄酮醇[(2R,3R)Methoxy-3,5,7,2′-tetrahydroxyfflavone)]、(2S)-5,7,2′,5′-四羟基二氢黄酮[(2S)-5,7,2′5′-Tetrahydroxyflavanone)]、7,5-二甲氧基-3,5,2′-三羟基二氢黄酮醇(7,5′-Dimethoxy-3,5,2′-tnhydroxy-flavone)[3]、5,2′-二羟基-7,5′-二甲氧基黄酮醇、5,7,2′,5′-四羟基二氢黄酮[4];另外还含有羽扇豆醇(Lupeol)、β-谷甾醇及多个脂肪酸成分[5]。

参考文献

[1] Phytochemistry 1982;21:780 。[2] Phytochemistry 1984;23:367 。[3] Phytochmistry 1979;18:2003 。[4] CA 1983;98:179028p 。[5] CA 1984;101:35914g。

药性

性味:辛,温。 ①《生草药性备要》:“辛,平。” ②《分类草药性》:“热。” ③《四川中药志》:“辛,温。”

效:祛风散寒,活血舒筋。

主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痹痛,月经不调。 ①《生草药性备要》:“祛风痰,散热毒,治哮喘。” ②《分类草药性》:“走表散寒,治咳嗽。” ③《昆明药用植物调查报告》:“治筋骨酸痛。” ④《实用中草药》:“疏风解表,祛湿利水。治产后感冒,产后瘀血痛,妊娠小便不通,肝炎,胃痛,消化不良,腹痛,感冒咳嗽,齿漏,颈淋巴结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泉州本草》:“治小儿疳积:白牛胆根30g,清水煎服。”

食疗:①《湖南药物志》:“治牙痛:白牛胆根30g,煮精猪肉食。” ②《泉州本草》:“治黄疸肿胀:白牛胆鲜根60~120g,合猪肉煮食。” ③《泉州本草》:“治伤风头痛,风湿骨痛:白牛胆根15~30g,合鸡蛋煮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星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小茅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星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678.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