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猪毛草
名称出处:《峨眉药用植物》
概况异名:鸡尾草、小凤尾草(《贵州民间药物》),新凤尾草(《我国药用孢子植物》)。
基源: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狭叶凤尾蕨的鲜或干燥全草。
原植物:狭叶凤尾蕨Pteris henryi Christ
形态:植株高30~35cm。根状茎短,密被浅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草质,二型;不育叶柄长4~8cm,禾秆色,光滑;叶片卵形,长6~25cm,宽5~20cm,先端尾状,单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1~3对,线形,长2.5~20cm,宽3~4mm,边缘有小尖齿,第1对常为2~4叉状深裂,侧脉二叉状;能育叶与不育叶圆形而较大;叶柄长5~10cm,叶片卵形成椭圆形,长10~30cm,宽6~20cm2,仅在不育部分有小尖齿,下部的2~4叉状深裂。孢子囊群线形,生于羽片边缘的边脉上;囊群盖线形,全缘,膜质,灰白色。(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199页.4559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800~1800m的山坡草地或灌木林下。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越南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全年可采根或茎叶。
药性性味:《新华本草纲要》:“苦、涩,凉。”
效:清热解毒,止血生肌。
主治:烫火伤,犬咬伤,刀伤,白带,淋浊,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忌内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狂犬咬伤:猪毛草、化稿树皮、杨梅树皮各6g,煎水外洗。并用猪毛草加酒捣烂外敷。”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刀伤:猪毛草、酸迷迷、糯米菜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烫伤、狂犬咬伤:猪毛草适量捣烂外敷。” ③《贵州民间药物》:“治烫伤:猪毛草焙干为末,油调外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安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猪毛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安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