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鹿梨
名称出处:《本草图经》
概况异名:山梨、杨穟、鼠梨(陆玑《诗疏》),树梨(《纲目》),酸梨(《植物名实图考》),野梨、梨宁子(江西),糖梨、杜梨(贵州)。
基源:为蔷薇科梨属植物豆梨的果实。
原植物: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
历史:古称穟、罗,始载于《尔雅》。鹿梨之名最初见于《本草图经》。根据《纲目》记载:“梨大如杏可食,木文细密,赤者文急,白者文缓。”按这个说明,近代药籍考证,认为是本种。
形态:乔木,高5~8m;二年生枝条灰褐色;冬芽三角卵形,微具绒毛。叶片宽卵形至卵形,长4~8cm,宽3.5~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无毛;叶柄长2~4cm;托叶叶质,线状披针形,长4~7mm。伞形总状花序,具花6~12朵,直径4~6mm;花梗长1.5~3cm;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长8~13mm,内面具绒毛;花直径2~2.5cm;萼筒无毛;萼片披针形,外面无毛,内面具绒毛,边缘较密;花瓣卵形,长约13mm,宽约10mm,基部具短爪,白色;雄蕊20,稍短于花瓣;花柱2,稀3。梨果球形,直径约1cm,黑褐色,有斑点,萼片脱落,2(3)室,有细长果梗。花期4月,果期8~9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36卷.369页.图版50∶5~7)
生境与分布:适生于海拔80~1800m温暖潮湿气候、山坡、平原或山谷杂木林中。分布于我国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越南也有。
化学性质含水分75%~80%,糖约15%~20%。
参考文献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645。
药性性味:①《纲目》:“酸、涩,寒。” ②《新华本草纲要》:“果:酸、甘、涩,寒。”
效:健胃,止痢。
主治:《本草图经》:“煨食治痢。”
用法用量:内服:15~30g。外用:适量。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意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鹿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意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