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漠土

[拼音]:motu

[外文]:desert soil

发育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的荒漠地区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土层薄,石砾多,石灰、石膏及水溶盐类含量高。广泛分布于亚洲(中亚荒漠区及阿拉伯荒漠区)、非洲(撒哈拉荒漠区)、大洋洲(大洋洲荒漠)、南美洲(南美大荒漠区)和北美洲(美国西南部大荒漠区)。我国西北部的温带荒漠地区,包括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和新疆等省(自治区)也有存在。

漠土地区干旱少雨,我国荒漠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低于200毫米,不少地区尚在100毫米以下;但热量状况变异较大,蒸发量常高出降水量十倍乃至百倍。植被属小半灌木和灌木荒漠类型,成分简单,覆盖稀疏。成土母质多属沙砾质沉积物(我国境内一部分发育于黄土母质)。由于降水少、蒸发强和生物作用微弱,土壤有机质积累作用不明显,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的产物大多就地积累,漠土剖面的基本发生层较简单,仅包括孔状结皮和片状层、紧实层、石膏和水溶性盐类聚积层等。

我国境内的漠土根据气温或干旱程度的不同,可分3个亚类:

(1)灰漠土。发育于温带荒漠的边缘地带,兼有漠土和草原土壤的特点。多见于新疆准噶尔盆地沙漠南北两侧的古老冲积平原阶地和宁夏腾格里沙漠北部与内蒙古交接的高原地区。

(2)棕漠土。发育于温暖带荒漠地区。系由粗骨母质形成,地面几无植物覆盖。多见于新疆吐鲁番以东、河西走廊玉门以西的广大戈壁地区,在塔里木盆地沙漠的边缘,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戈壁丘陵上也有所见。

(3)灰棕漠土。发育于温带荒漠地区。地面无植被覆盖,土石不多。多见于新疆天山山脉、河西走廊一线以北和宁夏贺兰山以西的广大戈壁平原地区。

我国漠土地区处于温带及暖温带,日照长、热量足,只要有灌溉水源和设施并注意防治干旱、风沙和盐碱危害,可以建成肥沃的绿洲和优越的草场。其中灰漠土地区可进行农业生产,棕漠土和灰棕漠土地区则宜放牧骆驼等。(见彩图)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浩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漠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浩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64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