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荔枝螺
名称出处:《我国药用动物志》
概况基源:为骨螺科荔枝螺属动物敌荔枝螺、疣荔枝螺的贝壳。
原动物:敌荔枝螺Purpura gradata Jonas,又名辣螺、三角荔枝螺(《我国药用动物志》)。疣荔枝螺Purpura clavigera Kuster,又名荔枝螺(《我国药用动物志》)。
形态:敌荔枝螺贝壳小,呈菱形,一般壳高为30mm。壳质坚厚,螺层约6层,缝合线不太明显。壳塔短,呈低圆锥状,约占壳高的1/3。壳顶尖锐而光滑。体螺层上部膨大,基部缩小。壳面各螺层的肩部具结节突起。生长线明显。原始螺层光滑无肋,其它各层具螺旋肋,肋间还有细肋,肋在体螺层尤其明显。每螺层中部和体螺层上部的壳面下凹,成为一弧形面,而区别于它种荔枝螺。壳表面青灰色或带白色,具有灰褐色或棕色的不规则纵纹。壳口呈长卵圆形,内方黄颜色,具有棕色花纹和肋。外唇薄,内唇后部薄,前部加厚,有时遮盖假脐。角质厣棕色。
生境与分布:生活在潮间带或低潮线下1.5m左右有岩石的海底。为肉食性动物,行动缓慢。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疣荔枝螺 壳为小纺锤形。壳质极坚厚,螺层约6层,自上而下迅速增宽。缝合线极浅,不易辨认。壳塔呈低圆锥形,其高度仅约为全壳高度的1/3。壳顶尖细,常呈破蚀状态。体螺层显著膨胀。壳表面具有旋形疣肋,壳塔之各层肩部和下部各有一条明显的疣肋。肩部者较粗大,由连续的粒状突起构成;下部者恰在缝合线上,较细弱,有时不明显。体螺层有5条,旋形疣肋,上面2条粗大,下面3条较细弱。生长线不甚清晰。表面为灰绿色或黄褐色,常杂以白色的纵行条纹;壳内面黄白色或粉黄颜色,外唇内侧为黑紫色。壳口卵圆形。后沟呈缺刻状;前沟则短而开张。外唇边缘薄,向内增厚,其内侧具有细锯齿,更向内侧变成与壳面相当的5条疣肋;内唇具有收达的胼胝,黄白色或粉黄颜色,光亮如瓷,在壳轴处微呈凹陷状。厣角质,棕褐色,卵圆形,很薄,核位于靠外唇的边缘,不显著,假体孔不明显。壳高一般为25mm,宽为16mm,大者壳高可达30mm,壳宽为19mm。生活于潮间带及至潮下带的岩礁间,也常附在牡蛎的空壳内。肉食性,常钻孔侵蚀其它贝壳。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生药采集:春至秋季退潮后,在沙滩上捕捉,捕后置沸水中烫死,去肉取壳,洗净,晒干备用。我国沿海各地均产。
加工炮制:将壳煅后,研成细末。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敌荔枝螺贝壳含碳酸钙、磷酸钙、Fe、Cu等。
参考文献我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0。
药性性味:咸,平。
效: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主治:淋巴结结核,痈肿疮疡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50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我国药用海洋生物》:“治淋巴结结核: ①荔枝螺壳煅灰,麻油调敷。 ②荔枝螺壳15g,夏枯草15g,泽漆10g,海藻15g,玄参15g,柴胡10g。水煎服。”
参考文章荔枝螺旋环剥保果应注意什么果树园艺瘤荔枝螺果树园艺荔枝螺旋环剥技术果树园艺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锐立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荔枝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锐立;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