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赤杨
名称出处:《中药大辞典》
概况异名:水柯子(台湾),木拔树、木瓜树、水冬果(山东)。
基源:为桦木科桤木属植物日本桤木的叶及树皮。桤木属全世界约40种,我国约7种有4种入药。
原植物:日本桤木Alnus japonica(Thunb.)Steud.
形态:乔木,一般高6-15m,较少高达20m;树皮灰褐色,平滑;枝条暗灰色或灰褐色,无毛,具棱;小枝褐色,无毛或被黄颜色短柔毛,有时密生腺点,芽具柄,芽鳞2枚,光滑。短枝上的叶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4~6cm,宽2.5~3cm,顶端骤尖,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很少微圆,边缘具疏细齿;长枝上的叶披针形,较少与短枝上的叶同形,较大,长可达15cm,上面无毛,下面于幼时疏被短柔毛或无毛,脉腋间具簇生的髯毛,有时具腺点,侧脉7~11对;叶柄长1~3cm,疏生腺点,幼时疏被短柔毛,后渐无毛。雄花序2~5枚排成总状,下垂,春季先叶开放。果序矩圆形,长约2cm,直径1~1.5cm,2~8枚呈总状或圆锥状排列;序梗粗壮,长约10mm;果苞木质,长3~5mm,基部楔形,顶端圆,具5枚小裂片。小坚果卵形或倒卵形,长3~4mm,宽2~2.5mm;果翅厚纸质,极狭,宽及果的1/4。花期早春,果期7月。(图见《我国树木分类学》.158页.图112)
生境与分布:生干山坡林中、河边、路旁。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原苏联、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春、秋季采收。
化学性质含羽扇烯酮(Lupenone)、α-香树脂醇(α-Amyrin)、β-香树脂醇、粘霉烯醇(Glutin-5-en-3-ol)[1]、蒲公英赛醇(Taraxerol)、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2]等三萜化合物以及β-谷甾醇、二十七烷(Heptacosane)、脂肪族醇[1]和焦性儿茶酚鞣质[3]。
参考文献[1] CA 1972;76:83576k。[2] CA 1969;70:84951s。[3] CA 1949;43:889f。
药性性味:苦、涩,凉。
效:清热降火,止血。
主治:鼻血不止,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g。外用:鲜品捣烂外敷或研末外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治鼻血不止:赤杨树皮30g。浓煎,兑白糖服。” ②《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预防水泻:赤杨嫩枝泡开水当茶喝。” ③《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治外伤出血:赤杨树皮研末外敷,或鲜品捣烂外敷。”
参考文章赤杨的形态特征观赏园艺赤杨的栽培技术观赏园艺赤杨的品种分类观赏园艺赤杨的作用用途观赏园艺赤杨的病害防治观赏园艺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赤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