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石松子
名称出处:《现代实用中药》
概况基源:为石松科石松属植物石松的孢子。
原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icum Thunb.(Lycopodium clavatum var.niponicum Nakai;Lycopodium clavatum auct.L.),又名宽筋草、蜈蚣藤(浙江),筋骨草(陕西),狮子草(广西)。
余项参见“伸筋草”条。
生药采集:7~9月间当孢子囊尚未完全成熟或未裂开时,剪下孢于囊穗,在防水布上晒干,击震,使孢子脱落,过筛。
鉴别:孢子微细而疏松,呈粉末状,淡黄颜色,质轻,无吸湿性,于器皿中稍振摇易滑动,无气味。比重1.062,入水时浮于水面,煮沸则下沉;能浮在氯仿表面,在松节油及纯乙醇中则下沉,吹入火焰中燃烧,有闪光并炸响。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为三棱形的锥体,表面有细小六角形的蜂窝状网膜。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化学性质含脂肪油40%~50%,油中脂肪酸主要为油酸50%~60%、石松子酸(Lycopodic acid)30%~50%、亚油酸、16-碳烯酸、肉豆蔻酸、硬脂酸等、二氢咖啡酸(Dihydrocaffeic acid)约3.1%,以及蛋白质[1,2]。
参考文献[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04。[2] 长白山植物药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94。
药理孢子1g/d ig,连续2d,可使切除卵巢大鼠出现动情期。其氯仿提取物也有雌激素祥作用。
参考文献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04。
药性效:渗湿。
主治:皮肤湿疹。 ①《现代实用中药》:“为撒布剂,治皮肤糜烂。” ②《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浸酒可作强壮剂。与甘草同服,能止咳。”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现代实用中药》:“治小儿夏季汗疹及皮肤湿烂:石松子粉、滑石粉等份,混合研匀扑。” ②《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止咳:石松子,甘草。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乔丽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石松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乔丽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