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乌猿骨


药材名称:乌猿骨

名称出处:《我国药用动物志》

概况

异名:猿、猨(《纲目》),乌猿(《我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为猿科动物黑长臂猿的骨骼。

原动物: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Harlan)

历史:《纲目》中对猿有过记载:“猨善援引,故谓之猿,俗作猿。产川、广深山中。似猴而大,其臂其长,……其色有青、白、玄、黄、绯数种。其性静而仁慈,好食果食,其居多在林木,能越数丈,着地即泄泻死,……其行多群,其雄善啼,一鸣三声,凄切入人肝脾”范氏《桂海志》云:、猿有三种:金丝者,黄颜色:玉面者,黑色及身面俱黑者。”根据以上记述的形态特点、颜色、生活习性,生态分布等可以断定古代的“猿”为现代分类学中猴科的金丝猴和猿科的黑长臂猿、白掌猿、白眉长臂猿。但《纲目》中只记载猿的肉、血及脂入药,而没有骨骼入药的记载。《我国药用动物志》记载骨骼有祛风健骨、活血的效。

形态:猴形,体长约50cm。前肢比后肢长,直立时手指几乎可触地,手指掌比脚趾掌长,无颊囊,尾退化。成年雄体毛色全黑,雌体棕黄,仅头顶至后头留下一块黑斑。幼小时,雌雄两性多数黑色,也有浅棕或灰棕色。到性成熟时雌性个体才逐渐退去黑色,变成棕黄颜色,雄性个体则终生黑色。

生境与分布:栖息于热带或热带性地区的原始森林中,群居,完全营树栖生活。叫声清晰嘹亮。起初二三声,继则音调加强加长而至高吭尖厉,末尾是狂欢似的短促续鸣,周而复始,长达二三十分钟。

药性

效:《我国药用动物志》:“滋补 ,祛风健骨,活血。”

主治:体虚,阳痿,风湿痹痛,神经衰弱,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每100kg白米酒配3副乌猿骨,浸泡3个月。每天1~2次,每次10~50ml,随酒量大小而定;或3~6g浸酒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学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乌猿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学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615.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