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异叶蓼


药材名称:异叶蓼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大萹蓄(四川)

基源:为蓼科蓼属植物大叶萹蓄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大叶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var.vegetum Ledeb.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40cm;茎平卧地上或斜上伸展,基部分枝,绿色,有沟纹。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有叶柄,长5~15m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波状,两面无毛,托叶鞘抱茎,膜质,先端开裂,花1~5朵簇生叶腋,露出于托叶鞘之外,花梗短,基部有关节;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边缘白色或淡红色;雄蕊8;花柱3裂。瘦果卵形,长2mm以上,表面有棱,褐色或黑色,有不明显小点。花果期5~10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田野、路旁等处。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本品在安徽、四川、云南、江苏、浙江及贵州作萹蓄入药。

化学性质

含有Chologoga Ⅰ、Chologoga Ⅱ[1]、赤霉素、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2]、D-儿茶酚、L-表儿茶酚(L-Epicalecho1),6-五倍子酰葡萄糖(6-Pentagalloyl-β-glucose)、3、6-二五倍子酰葡萄糖(3、6-Dipentagalloyl-β-glu。。se)、葡萄糖、没食子酸、β-谷甾醇[3]。并含胱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等多种氨基酸[4]。还含阿魏酸(Ferulic acid)、芥子酸(Sinap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丁香酸(Syrmg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没食子酸、对羟基苯乙酸、绿原酸、水杨酸、鞣酸等多种有机酸[5]和多糖[6]。

参考文献

[1] CA 1972;76:37465a。[2] Acta soc Botan polon 1965;34(2):21。[3] Arch pharm 1966;299(7):640。[4] Stud Nauchn Rab Univ Druzhby Nar 1967;(9):138。[5〕 CA 1988;108:156523g。[6] CA 1986;104:85430d。

药性

性味:①《中药志》:“苦,平。”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平。”

效:①《中药志》:“清热,利尿,杀虫。”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尿,解毒驱虫。”

主治:泌尿系统感染,肾炎,黄疸,菌痢,湿疹,蛔虫病。 ①《中药志》:“用于尿路感染,黄疸,蛔虫,腹痛,湿疹,女阴溃疡, 滴虫。”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炎,黄疸,细菌性痢疾,蛔虫病,蛲虫病,疥癣湿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急:异叶蓼、瞿麦各15g,滑石30g,大黄12g,车前子、木通、山栀、甘草各9g,灯芯草9g。水煎服。孕妇禁忌。”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输尿管结石伴肾盂积水:异叶蓼、生地、萆薢各15g,川断、补骨脂、丹参、泽泻、海金沙、杜仲各9g,滑石30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疥癣湿痒,妇女外阴瘙痒:异叶蓼适量,煎水洗患处。”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细菌性痢疾:异叶蓼糖浆(百%),每服50ml,每日2~3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涵涵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异叶蓼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涵涵;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61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