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蜻蜓兰


药材名称:蜻蜓兰

名称出处:《东北植物检索表》

概况

异名:竹叶兰(《湖南民间药物资料》)。

基源:为兰科蜻蜓兰属植物蜻蜓兰的全草。蜻蜓兰属植物约有4种,我国有3种,有2种供药用。

原植物:蜻蜓兰Tulotis asiatica Hare[Perularia fuscescens(L.)Lindl.],又名蜻蛉兰(《秦岭植物志》)。

形态:多年生草本,陆生植物。根状茎短,根粗,肉质,或多或少指状。茎直立,高35~50cm,近基部具1~3片叶,上部有2~3鳞片状叶。下部叶倒卵形至椭圆形,长6~13cm,宽3~6cm,先端钝;逐渐过渡为苞片。总状花序狭长,具多数小;苞片狭披针形,通常比子房长;花小,淡绿色;中萼片卵形,先端急尖,长3~4mm,宽约2.5mm,侧萼片卵状椭圆形,偏斜,边缘外卷而呈舟状,比中萼片狭而长;花瓣较狭,斜卵状披针形,长约2mm,先端钝,唇瓣舌状披针形,长3~4mm,中部宽几达2mm,基部两侧各有1片三角形小裂片,小裂片长约1mm,距细长,弧曲,几与子房等长,向顶端增厚;蕊柱短,顶端两侧各具1枚钻形退化雄蕊;花药2室,药室并行,蕊喙大,基部叉开,柱头位于蕊喙中央,隆起而肥厚,花粉块2,多颗粒状,具花粉块柄及粘盘,粘盘椭圆形,被蕊喙边所形成蚌壳状粘囊包着;子房下位。蒴果几直立,具短柄。花期7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620页.图8069)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00~2800m的高山路旁草丛、林缘或林下。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日本、原苏联西伯利亚也有。

药性

主治:《湖南民间药物资料》:“治烧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汁涂。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湖南民间药物资料》:“治烧伤:蜻蜓兰全草适量,捣汁涂。”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烨霖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蜻蜓兰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烨霖;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600.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