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小绿刺


药材名称:小绿刺

名称出处:云南

概况

异名:尾叶槌果藤、尾叶马槟榔(《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白花菜科槌果藤属植物小绿刺的叶。槌果藤属全世界约250种,我国约25种。

原植物:小绿刺Capparis urophylla Chun et F.Chun(Capparis cuspidata B.S.Sun;Capparis tenera Dalz.var.caudata B.S.Sun)。

形态:小乔木或灌木,高2~7m。树皮黑色;小枝无刺或有上举微内弯的小刺;茎上刺粗壮,长达5mm,基部膨大,直或微外弯。叶柄长3~5mm,纤细;叶片幼时膜质,老时草质,卵形至椭圆形,基部圆形或急尖,顶端延长成长尾状,连尾长3~7cm,尾长1~2.5cm;侧脉4~6对,网脉不明显。花腋生,单出或2~3朵成1列;花梗长6~12mm;萼片4,外轮卵形,内轮椭圆形,长3~5mm,宽2~3mm,边缘及内面有绒毛;花瓣4,白色,内面有绒毛,长6~7mm,宽3~4mm,上面1对卵形,相邻一侧中部以下彼此贴合,基部向外反折,下面1对椭圆形,分离;雄蕊10~20,花丝长1.5~2cm;雌蕊柄长1.4~2.5cm,丝状,无毛;子房1室。果球形,直径6~10mm,熟时橘红色;花梗及雌蕊柄果时均纤细。种子1~2粒。花期3~6月,果期8~12月。(图见《云南植物志》.49页.图版15.8-10)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高达1500m的山坡、路旁、河旁、溪边、山谷疏林或石山灌丛中。分布于广西、云南。老挝北部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

含羟基-3-水苏碱(Hydroxy-3-stachydrine)。

参考文献

Phytochemistry 1973;12(12):2893。

药性

性味:微辛,温。

效:解毒,消肿。

主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鲜叶捣敷伤口,或百会穴。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毒蛇咬伤:用鲜叶30g捣烂,先将患者头部百会穴处头发剃光,后将药敷上,包扎好,每日换药1~2次。另取鲜叶60~90g捣烂,敷于伤口周围。”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专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小绿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专;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597.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