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杧果核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基源:为漆树科杧果属植物杧果、扁桃和林生杧果的果核。
原植物: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 C.Y.Wu et Y.L,Ming。林生杧果Mangifera sylvatica Roxb.
余项参见“杧果”条。
生药采集:食用杧果后,收集果核,晒干。药材主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果核肾形或卵圆形,压扁,长约6~10cm,直径3~5cm;外表淡黄颜色或土黄颜色,纤维性,坚硬而粗糙,破碎后内果皮纤维状,内表面淡黄颜色,木质化。种皮较薄,类白色,子叶2枚,肥厚,暗棕色。气微,味微涩。以洁净、核仁肉厚者为佳。
化学性质杧果果仁中含有脂肪,其中脂肪酸的组成是硬脂酸、油酸[1]、亚油酸[2]、棕榈酸、花生酸、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1],糖脂类包括6种乙酰半乳糖基甘油酯,磷脂类成分有磷脂酸(Phosphotidic acid)、磷脂酰胆碱(Phosphotidylchol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hosphatidylethanolamine)[3]。果仁中另含β-谷甾醇[1]、杧果甙(Mangiferin)、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葡萄糖[4]等。
参考文献[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40。[2] 云南植物研究 1989;11(2):223。[3] J Food Sei 1987;52(3):833。[4] CA 1982;96:214353y。
药性性味:酸、涩,平。 ①《南宁市药物志》:“酸,平。” ②《广西中药志》:“酸、涩,平。” ③《广西中药》:“苦,平。”
主治:疝气,食滞。 ①《岭南采药录》:“能消食滞。” ②《南宁市药物志》:“治疝痛。” ③《我国药用植物图鉴》:“内果皮粉末作驱虫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个;或研末。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广西中药志》:“治疝气及小儿食滞:杧果核、龙眼核、柚子核、桃核、黄皮核。煎汤服。”
单方应用:《广东中药》Ⅱ:“治食滞咳嗽:杧果核、布渣叶。同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波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杧果核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波;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