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搜山黄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异名:标杆花(《全国中草药汇编》),荸荠莲(东北、云南)。
基源:为鸢尾科唐菖蒲属植物唐菖蒲的干燥球茎。唐菖蒲属全世界约250种;我国常见栽培的有1种,药用。
原植物: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outte
形态:多年生草本。球茎扁圆球形,直径2.5~4.5cm,外包有棕色或黄棕色的膜质包被。叶基生或在花茎基部互生,剑形,长40~60cm,宽2~4cm,基部鞘状,顶端渐尖,嵌迭状排成2列,灰绿色,有数条纵脉及1条明显而突出的中脉。花茎直立,高50~80cm,不分枝,花茎下部有数枚互生的叶;顶生穗状花序,长25~35cm,每朵花有苞片2,膜质,黄绿色,卵形或宽披针形,长4~5cm,宽1.8~3cm,中脉明显;无花梗;花在苞内单生,两侧对称,有红、黄、白或粉红等色,直径6~8cm;花被管长约2.5cm,基部弯曲,花被裂片6,2轮排列,内、外轮的花被裂片卵圆形,上面3片略大,最上面的1片内花被裂片特别宽大,弯曲成盔形;雄蕊3,贴生于盔状的内花被裂片内,花药条形,红紫色或深紫色,花丝白色,着生在花被管上,花柱顶端3裂,柱头略扁宽而膨大,具短柔毛。蒴果椭圆形,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扁而有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580页.图7989)
生境与分布:原产非洲南部,我国各地庭园有栽培;贵州及云南一些地方常逸为半野生。
生药采集:秋后采收球茎。
化学性质本品含丰富的维生素C,浅色品种较深色品种含量高[1]。另含有L丝氨酸[2]。
参考文献[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41。[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26。
药性性味:①《中药大辞典》:“苦,凉。”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辛,温。有毒。” ③《新华本草纲要》:“球茎:苦,凉。有毒。”
效:解毒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①《全国中草药汇编》:“跌打损伤,咽喉肿痛,腮腺炎,疮毒,淋巴结炎。” ②《新华本草纲要》:“淋巴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3~6g浸酒服或研粉吹喉。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磨汁搽患处。”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云南中草药》:“治腮腺炎:标杆花球茎在酒中或水中磨成浓汁。外搽患处。每日2次。”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痧症:搜山黄6g,切碎,开水吞服。” ③《贵州民间药物》:“治疮毒:搜山黄捣烂,拌蜂蜜等份,敷患处。” ④《贵州民间药物》:“治咽喉肿痛:搜山黄研末,加冰片少许,取0.3g吹喉中。” ⑤《贵州民间药物》:“治弱症虚热:搜山黄15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元忠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搜山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元忠;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