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中败酱


药材名称:中败酱

名称出处:《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概况

异名:多花败酱(《长白山植物药志》),墓头回(新疆)。

基源:为败酱科败酱属植物中败酱的根状茎、根或全草。败酱属全世界约20种,我国约有13种。

原植物:中败酱Patrinia intermedia(Hom.)Roem.et Schult.,又名多花败酱(《东北植物检索表》)。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40cm。根状茎粗厚肉质,长达20cm,上部常分枝,下部有密集的枯叶和基生叶。基生叶丛生,具短柄或较长,有时无柄;茎生叶具长柄或无柄,叶片长圆形至椭圆形,长约10cm,宽约5.5cm,1~2回羽状全裂,裂片线形,线状披针形或近圆形,中央裂片不宽大,先端急尖或钝。二歧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和花梗都有短毛,常具5~6级分枝;总苞片叶状,与茎生叶同形或较小;小苞片卵状长圆形;花小,花萼短杯状,花冠钟形,黄颜色,筒长约2mm,基部一侧有含蜜腺的囊肿,顶端5裂,裂片椭圆形或卵形,雄蕊4,近蜜囊的2枚长,下部有毛,另2枚短,无毛;子房下位,长圆柱形,基部有小苞片。瘦果长圆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73卷,第1分册,图版4∶1-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0~2500m的山麓林缘、山坡草地、荒漠化草原或灌丛中。分布于新疆天山、伊犁地区和阿尔泰山一带。

化学性质

根含皂甙:Patriside A[1]、PatrinosideB,C,D[2]C1[3]、JmterosideB[4]。全草含酚性成分:咖啡酸、绿原酸、山柰酚、槲皮素和芦丁,花中含量很高[5]。地上部分含生物碱0.13%,皂甙12.8%,鞣质1.42%,挥发油0.17%[6]。

参考文献

[1]CA1972;76:11787g 。[2]CA 1980;92:124983s 。[3]CA 1969;71:30664c 。[4]CA 1967;67:11719m 。[5]CA 1980;93:3896c 。[6]CA 1965;62:9458g。

药性

效:皂甙有镇静作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建中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中败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建中;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564.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