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ian
[外文]:Miichthys miiuy
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鮸属。又名敏鱼、米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和日本沿海。我国近海经济鱼类之一。
特征体侧扁。上下颌约等长。两颌具大牙。颏部有4个小孔。体被栉鳞,各鳍基部具小圆鳞。背鳍具9~10鳍棘,28~30鳍条。臀鳍第2鳍棘较长,为眼径1~1.3 倍。尾鳍楔形。体灰褐带紫绿色,腹部灰白色。背鳍鳍棘部上缘黑色,鳍条部中央具一行行黑色条纹。胸鳍腋部上方具一暗斑;其余各鳍灰黑色。鳔大,圆锥形,两侧具34对侧枝,每一侧枝的背分枝分出细密小支,交叉成网状。耳石长圆形。
生物学特性为暖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深15~70米,底质为泥、泥沙或沙砾的海区,或近岸礁石、岛屿附近和河口。喜分散活动。有昼夜垂直移动习性,白天下沉,夜晚上浮。主要摄食小型鱼类、虾类和虾蛄。生殖时常集结较大群体,并伴有叫声,一般午后4时至晚10时叫声最响。性成熟个体的体长约为 500毫米,重2~3千克,怀卵量70~200万粒。生长迅速,大者可达1米以上,重达25千克。
鮸具洄游习性,其洄游路线是:渤海群于春季从渤海方面向济州岛西南洄游,其中一支在4月间游向半岛西岸,多系小型鱼;另一支在4~5月间游至黄海海州湾,多系大型鱼。黄海群在长江口外海水域作圆周洄游,越冬场在济州岛西南,4月开始西进,5~6月抵达海礁附近,7~8月在长江口外海产卵,10月向越冬场洄游,为小型鱼,渔获量较大。东海群在浙江台山、舟山、福建平潭、兄弟屿、牛山及马祖附近洄游,越冬场在上海外海、浙江至闽东的海域内,每年3~4月从深水游向近岸作生殖洄游,多系大型鱼,群体不大。4~5月在福建,5~6月在浙江产卵,产卵后分散索饵,一部分向较深海区移动,一部分向闽东、浙江一带索饵洄游,8~9月到达江苏沿岸,10月南返,12月到达福建牛山岛外海深水区。以上 3个鱼群在越冬场进行小规模移动,常相混而不易区分。南海群在海南岛沿岸、雷州半岛东岸、硇洲岛、阳江县沿海一带,每年3月从西向东集中于海陵头至白石角附近进行索饵、产卵,至4月底继续东游,5月鱼群基本离去。
生产我国和日本是鮸的主要生产国。用底拖网、围缯、拖网、底刺网、延绳钓捕捞。鮸主要供鲜销,部分制罐或制成干品。鳔可制鮸鱼胶,是一种高级海产品,供食用或药用。耳石研末后可作药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琬茵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鮸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琬茵;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