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黄藨根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基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椭圆悬钩子的根。
原植物:椭圆悬钩子Rubus ellipticus Smith
余项参见“黄藨叶”条。
生药采集:8~9月采挖根。
化学性质根皮含鞣质。
参考文献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27。
药性性味:①《中药大辞典》:“性平,味咸、酸。”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酸、涩,温。” ③《新华本草纲要》:“根:味酸、苦,性平。”
效:祛风涂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泻,通络。
主治:①《新华本草纲要》:“用于筋骨疼痛,痿软麻木,扁桃体炎,肿毒,黄疸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月经不调,神经衰弱,遗精早泄。” ②《中药大辞典》:“治吐血及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使用注意:体虚无湿热者慎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疯狗咬伤:黄藨根、搜山虎、黑竹根、苦荞头、黄花根。泡酒服。”
食疗:《四川中药志》:“治吐血:黄藨根,炖肉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乔莉茗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黄藨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乔莉茗;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