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接骨草
名称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概况异名:无风独摇草(《本草拾遗》),红母鸡药、 草(广西)。
基源: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舞草的枝条和叶。
原植物:舞草(《酉阳杂俎》)De odium gyrans(L.)DC.[Codariocalyx gyrans(L.)Hassk.],又名钟萼豆(《台湾植物志》)。
历史:本品始见于《本草拾遗》,云:“无风独摇草……生岭南,头如弹子,尾若鸟尾,两片开合,见人自动,故曰独摇草,土医以祛邪热,形颇似之。”据上所述即当今之舞草。
形态:灌木,高1.5m。枝条圆柱形,具纵纹,无毛。3出羽状复叶,顶生小叶特大,长圆形,长5~10cm,宽1~2cm,下面被贴伏短柔毛,侧生小叶很小或无;叶柄长1~2cm。总状花序长可达24cm,或呈圆锥状;苞片宽卵形,长约0.6cm,后脱落;花10余朵,稀疏着生于花序轴上部;萼杯状,萼齿短呈波状5裂;花冠紫红色,旗瓣扁圆形,先端凹,翼瓣、龙骨瓣近半圆形。荚果直、条形,长2.5~4cm,宽约0.5cm,表皮被疏柔毛,腹缝线直,背缝线呈弧状缢缩。种子5~9粒,长圆形、膨胀。花果期7~11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54页.图2638)
生境与分布:生于丘陵、山地灌丛。分布于我国西南及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
化学性质枝叶含反-藏红花酸二甲酯(trans-Crocetin di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9。
药性性味:苦,平。 《全国中草药汇编》:“全草:微涩,平。”
效:祛瘀生新,舒筋活络,活血消肿。
主治:风湿骨痛。叶:跌打,接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神经衰弱,胎动不安,跌打肿痛,骨折,小儿疳积。” ②《新华本草纲要》:“用于神经衰弱,跌打肿痛,强筋壮骨,风湿腰痛,小儿疳积,精神失常,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
使用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南宁市药物志》:“治风湿骨痛:接骨草,浸酒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凯旋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接骨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凯旋;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