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黄花夹竹桃


药材名称:黄花夹竹桃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图志》

概况

异名:黄花状元竹、酒杯花(广东),柳木子(广西),铁石榴、菱角树(云南),夹竹桃、番仔桃(《福建中草药》)。

基源:为夹竹桃科黄花夹竹桃属植物黄花夹竹桃的果仁。黄花夹竹桃属全世界约有15种;我国有栽培2种、1栽培变种,均药用。

原植物: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Pers.)K.Schum.(Cerbera thevetia L.;C.peruviana Pers.;Thevetia neriifolia Juss.ex A.DC.;T.thevetia Millsp.)

形态:乔木,高达5m;树皮棕褐色,皮孔明显;多枝柔软,小枝下垂;全株具丰富乳汁。叶近互生,近革质,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两端长尖,长10~15cm,宽5~12mm,全缘,边梢背卷;中脉在叶面下陷,在叶背凸起,侧脉两面不明显。花大,黄颜色,具香味;顶生聚伞花序,长5~9cm,花梗长2~4cm;花萼绿色,5裂,裂片三角形,长5~9mm,宽1.5~3mm;花冠漏斗状,花冠筒喉部具5个被毛的鳞片,花冠裂片向左覆盖,比花冠筒长;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喉部,花丝状,子房2裂,胚珠每室2颗,柱头圆形,顶部2裂。核果扁三角状球形,直径2.5~4cm,内果皮木质,生时绿色而亮,干时黑色;种子2~4颗。花期5~12月,果期8月到翌年春季。(图见《我国植物志》.第63卷.37页.图版12)

生境与分布:生长于干热地区、路旁、池边、山坡疏林下;土壤较湿润而肥沃的地方生长良好;耐旱力强,亦稍耐轻霜。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现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我国台湾、福建、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均有栽培。

化学性质

果仁含黄夹甙甲、乙(Thevetin A,B)、黄夹次甙甲(Peruvoside)、黄夹次甙乙(Neriifolin)、黄夹次甙丙(Ruvoside)、单乙酰黄夹次甙乙(海杧果甙:Cerberin)、黄夹次甙丁(Perusitin D)[1~3]。

附 种子含黄夹黄酮甙(Vertiaflavone)、黄夹臭蚁醛甲酯甙(Theviridoside)、黄夹臭蚁醛甙(Theveside)。茎含白坚皮醇(L-(d)-Bornesitol)。茎皮含黄夹臭蚁醛甲酯甙、黄夹次甙乙、黄夹次甙丁(Perusitin D)、羽扇豆乙酯[4,5]。

参考文献

[1] 药学学报 1962;9:357。[2] 药学学报 1964;11:464。[3] Pharm Acta Hlev 1971;46:156。[4] Helv 1948;31:1470。[5] Phytochemistry 1971;10:896。

药理

①对心血管的作用 黄夹甙(Neriperside)是以国产黄花夹竹桃中提取的亲脂性混合次级甙,主含次甙甲、乙和单乙酰次甙乙。比较其与洋地黄制剂对戊巴比妥钠引起的豚鼠心力衰竭的作用。发现其强心作用大于西地兰和地高辛,治疗宽度以黄夹次甙甲最宽,其它制剂的治疗宽度相似[1];此外黄夹次甙甲、乙均有正性肌力作用,次甙乙收缩血管的作用不明显,以心衰豚鼠治疗量为指标,强心顺序为次甙甲>次甙乙>黄夹甙>西地兰>地高辛[2、3]。 ②对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比较黄夹次甙甲、乙,地高辛和哇巴因对豚鼠和犬心、肾等组织Na+,K+-ATP酶活力和[3H]哇巴因与其受体结合的影响,发现次甙甲、乙对酶活力和[3H]哇巴因结合均有抑制作用,其种属差异性与洋地黄相同,表明其作用机制与洋地黄相似,但次甙甲、乙的抑酶作用均超过哇巴因。而正性肌力作用不超过哇巴因,提示两类药物作用机理,尤其在调节细胞内Ca2+方面可能存在某些不同[4]。 ③其他 黄花夹竹桃甙1.5mg/kgip,治疗小鼠腹水瘤H22、EAC、P388及实体瘤S180、U14,Lewis肺癌,结果表明仅对实体瘤有效,抑瘤率为48.7%~56.7%,如与小剂量氮芥合用,可提高抑瘤作用,效果高于单独给药组,使腹水瘤小鼠的存活期延长82.4%~>122.1%,对实体瘤抑制达65.6%~72.5%[8]。黄夹次甙乙iv,在大鼠 中的消除半衰期为5d,药物的主要分布在肝脏、胆汁和胃肠道内,ig吸收迅速完全,30min血药浓度即达高峰,无论iv,ig后,药物主要从粪中排出,尿中较少,排出形式主要为代谢产物[9]。

毒性:黄夹甙、黄夹次甙甲、乙iv对猫的小致死量分别为975±24、165±11,207±17μg/kg[5,6,7]。(此毒性剂量亦为猫法测强心甙活性剂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88;16(3):161。[2]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1987;16(2):151。[3] 医药工业 1974;(6):27。[4] 我国药理学报 1990;11(6):491。[5] 药学学报 1965;12(12):824。[6] 药学学报 1966;13(6):419。[7] 药学学报1983;18(8);572。[8] 我国药理学报 1994;15(3):285。[9] 药学学报 1986;21(8):572。

药性

性味:①《我国药用植物图鉴》:“味辛,有毒。”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辛、苦,温。有大毒。” ③《新华本草纲要》:“叶:味辛,性温。”

效:解毒消肿,强心,利尿。

主治: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对左心室衰竭疗效较好),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

用法用量:可从本品中提取的黄夹甙口服或制成注射液,静注。口服的饱和量为1.5~2mg。维持量约为0.25~0.5m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黄花夹竹桃素(中华内科杂志 1962;(10))治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及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原因所致):黄花夹竹桃毒素从黄花夹竹桃果仁中提取,其制剂供静脉注射用,每1ml含0.4mg。对于近2周内未用过洋地黄的心力衰竭患者,1次给黄花夹竹桃素0.8~1.2mg(均只给1次),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10倍,注射速度为每分钟2ml;然后继以口服洋地黄制剂。对于近2周内用过洋地黄者,黄花夹竹桃的剂量为0.4~0.8mg。 ②黄夹甙(《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各?中脑嗖∫鸬男牧λソ?(对左心衰竭疗效较好),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用从黄花夹竹桃中提取的黄夹甙口服或静脉注射。口服的饱和量为1.5~2mg,维持量约为0,25~0,5mg。快速黄夹甙化时可给0.25mg,每日4次,连用2天;缓慢黄夹甙化时,可给0.25mg,每天3次,连用3天,以后根据病情减量或改用维持量。静脉注射,每次用量0.25mg,次25%葡萄糖液稀释至20ml,缓慢注入,在5~10分钟注完。根据病情4~12小时后可以重复给药1次,但24小时内不超过2次为宜。本品有大毒,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参考文章黄花夹竹桃的栽培要点观赏园艺黄花夹竹桃的扦插繁殖要点观赏园艺黄花夹竹桃的品种简介观赏园艺黄花夹竹桃的作用和效中医中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新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黄花夹竹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新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994.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