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彩虹蟒


彩虹蟒:别名巴西虹蚺_巴西彩虹蚺,为蛇目、蚺科、虹蚺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中美洲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南美洲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苏里南、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及阿根廷北部。栖息于热带雨林和草原。土著艺术家们将彩虹蟒绘制在洞壁或树皮上。举行特殊仪式时,他们会把手印画在这条神奇的蟒蛇身上,以示对彩虹蟒的尊敬。

不仅有着美丽的斑纹,鳞片在光线的照射下,可以像棱镜一样反射出七彩光晕,身光彩夺目,因此得名。背部有一排不规则的黑色圆圈,并且沿着身体两侧还有黑色的“眼状斑纹”,且无毒,是非常著名的观赏宠物蛇类。但饲养稍有难度。

科目分类:蟒蛇生存环境:雨林颜色分类:橙色_黄颜色居住环境:树栖较大体型:200cm性情分类:野性寿命年限:25年适宜温度:26℃±3℃食物饲料:肉食彩虹蟒形态特征 >

全长150-200cm。身体较细长,头呈长三角形,头背具小鳞,眼深棕色,瞳孔垂直,两侧唇边各有一排发达的颊窝。身体多为深红色或红棕色,腹部白色;头部有五条黑色横线,头背中央一条,头侧各两条贯穿眼部,体背有规则排列的黑色圆圈状纹,每两个圆中间偏下有一个黑色圆斑,圆斑上侧有一个明黄颜色弧形纹。

彩虹蟒生活习性 >

夜行性,白天躲藏在树洞或树冠层中,夜晚极为活跃,一般多在树枝间来回爬动寻找猎物,也到地面活动。性较凶猛,有时会攻击人类,但无毒,一般对人没有危险,但要注意的是本种的缠绕力非常厉害。

彩虹蟒饲养方法 >

彩虹蟒倾向树栖性,所以饲养缸以高度为主,多放置枯枝供它们攀爬。底材较好以能够保持湿度的木屑,水苔或碎树皮为主,当然报纸或纸巾也是常被使用的底材。喜潮湿阴暗的雨林环境,不耐高温,适温21-28℃,不能超过30℃,湿度70-90%最为适宜,低于50%极易造成脱水。在饲养缸内要设置它们可以浸泡和饮用的水盆,每天较好喷水数次以保持湿度。由于彩虹蟒是夜行性蛇类,所以并不需要紫外线光源。食物则是以老鼠为主。幼体每周喂食一次,成体则两周喂食一次。

彩虹蟒雌雄分辨 >

雌雄的辨别在彩虹蟒来说比较困难,幼体必须使用探针法,成体雄性泄殖孔两旁的棘刺明显凸出,尾巴根部也较粗大。

彩虹蟒繁殖方式 >

卵胎生,每次一般产15个幼体,最多可达30个。雌性通常要达到150公分以上才有繁殖能力,大约是3年性成熟,过早繁殖容易造成雌性的健康压力,产下的幼蛇数也较少。需要注意的是彩虹蟒如果经过低温诱发期,繁殖的成率就会比较高。死胎会被雌蛇吃掉,初生的幼蛇就会攻击移动的物体,也会吃乳鼠。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翔硕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彩虹蟒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翔硕;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870.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