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大壁虎


大壁虎:别名蛤蚧_仙蟾_多格_哈蟹_蛤蚧蛇_大守宫,为蜥蜴目、壁虎科、壁虎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南部,西起孟加拉,向东到中南半岛各国,南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方。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福建及云南。台湾省也有出现记录。栖息于丛林、开阔地、山区、荒漠,有时也在人类住宅的屋檐、墙壁附近活动。1758年命名,共2个亚种。由于它的皮可以入药,故被大量捕杀,在国内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南亚地区数量还较多,也因为各种原因也在逐渐减少,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将其列为保护动物,但是并没有收录到CITES的附录中。

世界上第2大的壁虎科蜥蜴,色彩鲜艳,是很受欢迎的宠物,只是性情非常凶猛,不易上手。尾能自断并再生,只是再生尾上没有疣鳞,能够很容易辨别。因能发出ga-ge的声音,故在我国俗称蛤蚧。

科目分类:壁虎生存环境:农田颜色分类:橙色_蓝色居住环境:树栖较大体型:36cm性情分类:野性寿命年限:12年适宜温度:24℃±3℃食物饲料:昆虫大壁虎形态特征 >

全长25-36cm。尾长与头体长相等或略长,背腹面略扁,头呈扁平三角形,皮肤粗糙,全身密生粒状细鳞。体色有深灰色、灰蓝色、青黑色等,头、背部有深灰、蓝褐等颜色横条纹,全身散布灰白色、砖红色、紫灰色、橘黄颜色斑点,尾有白色环纹。吻鳞不接鼻孔。四肢长短适中,指趾扁平,其下方具单行皮肤褶襞。除第一指趾外,均具小爪,指间与趾间仅有蹼迹。

大壁虎生活习性 >

雄性间常有争斗。听力较强,但白天视力较差,怕强光 ,瞳孔经常闭合成一条垂直的狭缝。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瞳孔可以扩大4倍左右,灵巧的舌还能伸出口外,偶尔舔掉眼睛表面上的灰尘。有人认为它的脚下有吸盘,其实其趾端膨大的足垫并不是吸盘,而是在足垫和脚趾下的鳞上密布着一排一排的成束的象绒毛一样微绒毛,如同一只只弯形的小钩,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抓牢物体,可以在墙壁甚至玻璃上爬行。

大壁虎饲养方法 >

多夜间活动,3-11月份活动频繁,12月至翌年1月在岩石缝隙的深处冬眠。食物以各种活动的昆虫为主,包括蝼蛄、蚱蜢、飞蛾、蝉螂、黄粉虫和蚕蛾等,大壁虎是不食死的昆虫和食物的,但经过人工驯养,也可放养。人工养殖大壁虎的过程中,应以动物性昆虫为主、植物性昆虫为辅的原则,否则易导致大壁虎的营养不良,发生疾病。

大壁虎雌雄分辨 >

雄性具肛前孔20余个。幼体尾部为黑白环相交替,黑色环宽。体腹面为肉色。

大壁虎繁殖方式 >

卵生。5-6月 繁殖,6-7月为产卵高峰期。每次产2枚卵,白色,外面有革质鞘,比鸽子的卵略小,呈圆形,卵重5-7克,可以粘附在岩洞的墙壁或岩石面上,孵化期为35-45天,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刚出壳的幼体的体长大约为8cm。广西桂南地区8月上旬以后产出的卵到翌年3月才能孵出,需时198-205天。10月至3月为冬眠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明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壁虎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明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857.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