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短尾蝮


短尾蝮:别名草上飞_地扁蛇,为蛇目、蝰科、亚洲蝮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我国长江中下游、半岛,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区的灌丛、草丛。夏季、秋初分散活动于耕作区、沟渠、路边和村落周围。1907年命名,共2个亚种。

具管牙的剧毒蛇类,有颊窝。体形短粗,头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吻棱明显,尾短。头背深棕色,体腹面灰白色,尾尖棕黑色。多利用树洞、鼠洞等现成的洞穴穴居。

科目分类:蝰蛇生存环境:灌丛颜色分类:褐色_灰色居住环境:洞栖较大体型:80cm性情分类:危险寿命年限:14年适宜温度:26℃±4℃食物饲料:肉食短尾蝮形态特征 >

全长45-80cm。鼻间鳞内缘较长,外缘尖细且略向后弯,呈逗点状。鼻鳞较大,分为前后两片。鼻孔圆形,位于较大的前鼻鳞后半部,开口朝向后外方。鼻鳞与窝前鳞相接,其间无小鳞。生活时,头背深棕色,枕部中央有一浅褐色桃形斑。眼后到颈部有一镶深棕色边的褐色纹,其上缘又镶白色纹。上唇缘和头腹面灰褐色。体背面浅褐色,正背面有两行深棕色近圆形大斑,彼此交错排列,圆斑中央色略淡。

短尾蝮生活习性 >

属晨昏性蛇类,在热天,晚上8时到次日凌晨活动最频繁。每日的活动高峰在寒冷的天气是中午12点至下午2点。在炎热天气是晚上8点到下午2点。

短尾蝮饲养方法 >

因分布广、栖息环境多样,其食物组成亦较多样。多以鱼、泥鳅、黄鳝、蛙、蜥蜴、蟾蜍、蛇、鸟、鼠类为食。幼蛇吃泽蛙、蚯蚓、蜈蚣、蚁卵及某些昆虫。

短尾蝮雌雄分辨 >短尾蝮繁殖方式 >

多于5月及9月繁殖。繁殖多出现于下午2点至晚上10点。初生仔蛇全长140-170mm。产仔多在凌晨2点到7点。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雪佑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短尾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雪佑;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852.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