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铃蟾:别名臭蛤蟆_红肚皮蛤蟆,为蛙形目、铃蟾科、铃蟾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我国、、韩国、俄罗斯等地,栖息于山溪的石下、草丛、路边、半山坡上的小水坑、石头坑等处,多选择有水洼的环境作为栖息位点。1890年命名。
皮肤粗糙,头、躯及四肢背面满布大小不等之黑色刺疣。背部呈灰棕或绿色,杂以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面有朱红色或橙红色的醒目斑纹,受惊扰时,手脚翻起,可让敌人看到这些鲜明的色彩,代表有毒,以示警告。
科目分类:蛙类生存环境:丛林颜色分类:橙色_绿色居住环境:两栖较大体型:5cm性情分类:温和寿命年限:10年适宜温度:23℃±4℃食物饲料:昆虫东方铃蟾形态特征 >体长3.6-5cm。头扁平,吻圆,前、后肢短。雄性前肢较粗壮,前臂直径为体长的11%,而雌蛙只有8.4%。前臂内侧、内掌突及内侧3指基部有黑色细刺。体侧之疣一般排列规则成行,较致密。腹面咽部胸部有少数小的刺疣。其余部分皮肤光滑无刺。
东方铃蟾生活习性 >常常选择在土洞、石洞或废窖等处越冬,5月初出蛰,雄性虽无声囊,但在繁殖期常昼夜呜叫,声音低沉,似极远处的犬叫声,有时单声,有时连续呜叫。
东方铃蟾饲养方法 >东方铃蟾为肉食性物种,可全天捕食。捕食高峰为14-17时。由于东方铃蟾的舌呈盘状,不能外翻,且跳跃能力不强,因此只能捕食空中或地面上距离身体较近、活动能力相对较差的食物,包括蚂蚁、姬蜂、蚊蝇类、鳞翅目幼虫、蝽类、甲虫、蜘蛛、田螺等,也可能误食一些泥土、羽毛和植物性食物,如草棍、草籽、水草等。
东方铃蟾雌雄分辨 >雄性趾间为全蹼,雌性的蹼缺刻较深。
东方铃蟾繁殖方式 >繁殖地多为路边或半山坡上的小水坑或石头坑,水坑很浅,1m左右,有些甚至是下雨后临时形成的。5-7月为产卵季节,每年可产卵150-300枚,卵多为十几至几十个成群的或单个的黏附在水坑边的植物上或水中的枯枝上。卵为微扁的球形,外有两层胶质膜。水温24-26℃时,70小时即孵出蝌蚪。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东方铃蟾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