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红腹铃蟾


红腹铃蟾:别名警蛙,为蛙形目、铃蟾科、铃蟾属爬行动物,原产于欧洲、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栖息于湿地的山溪、沼泽及其附近。从寒温带至热带北缘,呈断裂分布。

行动缓慢,爬行较慢。成体受到惊扰时则举起前肢,头和后腿拱起过背,形成弓形,腹部呈现出醒目的色彩。这种对险情的预感反射,是向捕食者暗示它的皮肤有毒的一种信号,所以有人称之为“警蛙”。

科目分类:蛙类生存环境:丛林颜色分类:橙色_灰色居住环境:两栖较大体型:5cm性情分类:温和寿命年限:10年适宜温度:23℃±4℃食物饲料:昆虫红腹铃蟾形态特征 >

体长3-5cm。舌头呈圆盘状,吻端高而圆,瞳孔为圆形或心形。背部为浅绿色,有黑色斑点,腹部为橙色或红色,有黑色条纹,掌、跖部为橘红色。皮肤粗糙,身体和四肢灰棕色或绿色,具斑点和大小不等的刺疣。腹面呈橘红色,有黑色斑点。趾间有蹼,雄蟾无声囊。

红腹铃蟾生活习性 >

夜间活动,鸣声低沉。当受惊扰或遇敌害攻击时,常假死,2-3分钟后恢复原态逃逸。

红腹铃蟾饲养方法 >红腹铃蟾雌雄分辨 >红腹铃蟾繁殖方式 >

5-7月繁殖,在繁殖季节进入水塘或泥坑。卵多成群或单个贴附在山溪石块下或水坑内的植物上,每次产卵约百余枚。每年在水中繁殖2-3次,产卵团状60-200枚于植物叶片上,蝌蚪在水中发育。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礼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红腹铃蟾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礼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745.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