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颈棱蛇


颈棱蛇:别名伪蝮蛇,为蛇目、游蛇科、颈棱蛇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我国、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我国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栖息于海拔600-2650m的山区和林木茂密的丘陵地带,常见于天然阔叶林底层。同属在世界上已知共有4种,我国分布两种。

无毒,且十分温和,很适合作为宠物饲养。受惊扰时缩扁头部,呈三角形,酷似蝰蛇科剧毒蛇类,以吓退敌人。但山烙铁头和蝮蛇瞳孔垂直,有颊窝,可作为辨别二者的依据。另游蛇科在我国分布37属144种,几乎都为无毒蛇。

科目分类:游蛇生存环境:丛林颜色分类:褐色_棕色居住环境:洞栖较大体型:110cm性情分类:温和寿命年限:18年适宜温度:26℃±4℃食物饲料:肉食颈棱蛇形态特征 >

全长80-110cm。颈棱蛇分布广泛,体型较大,体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两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块,头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极像蝮蛇或蝰蛇这些后勾牙类毒蛇,有“伪蝮蛇”之称。其幼仔可人工驯养且产仔数较高,对其繁殖习性和人工驯养进行深入研究,在发展蛇类养殖业具有一定意义,有待进一步开展该类工作。

颈棱蛇生活习性 >

性温驯,无毒,无攻击性。

颈棱蛇饲养方法 >

食蚯蚓、蛙类、蟾蜍、蜥蜴等。

颈棱蛇雌雄分辨 >颈棱蛇繁殖方式 >

卵胎生。1982年曾一例产仔39条。母蛇产仔前懒食,烦躁,时而攀援树枝,时而躲入草丛中。开始产仔时,母蛇身体稍转侧翘尾,泄殖腔孔慢慢张开,仔蛇即盘曲落地,扭动穿破薄膜,自行运动,或先破膜出生,胎衣随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乔可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颈棱蛇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乔可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68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