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盔头蛇


盔头蛇:别名,为蛇目、眼镜蛇科、盔头蛇属爬行动物,原产于大洋洲澳大利亚东南部新南威尔士的悉尼盆地。幼蛇及怀孕的雌蛇会留在较凉快及有遮蔽的岩石地带。自2007年9月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不仅长相 还有剧毒,虽然在毒蛇排行榜上算不上特别知名的选手,但是也是足矣致人死命的剧毒蛇种。体型中等,呈黑色,有不规则的黄颜色斑纹。它们栖息地会视乎温度、年龄、性别及繁殖状况而有所不同。

科目分类:镜蛇生存环境:山地颜色分类:白色_黑色居住环境:洞栖较大体型:90cm性情分类:危险寿命年限:14年适宜温度:26℃±4℃食物饲料:肉食盔头蛇形态特征 >

全长60-90cm。那别具一格的脑袋很容易与其他的蛇类区分开。不过盔头蛇的体型倒是不大,通常情况下也不过只有半米多的体长,只有比较大的个体才能够接近一米。但是它的体形比较粗,与澳大利亚蛇种东方虎蛇一样,都是属于外表比较粗犷的类型。

盔头蛇生活习性 >

夜行性。在寒冷的季节,会栖息在山崖石缝间,以从太阳取暖。当温度上升时,它们会走到林地,住在空心树中。栖息地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每年光照充足,冬季的平均较低气温也不会低于6摄氏度,所以无冬眠习性。

盔头蛇饲养方法 >

在这相对比较冷的季节,它们一般会迁徙到山崖岩石地带生活,通过充沛的光照来维持体温。盔头蛇主要吃细小的蛙类、爬行动物及哺乳动物。人工饲养情况下,每个月只吃一或两只大家鼠就足以保持体重。幼蛇主要吃一种称为Oedura_Lesueuri的壁虎,及一些细小的石龙子。

盔头蛇雌雄分辨 >盔头蛇繁殖方式 >

卵胎生,每胎产仔8—12条。雄蛇5岁就达至性成熟,雌蛇则要6岁。繁殖期是于秋天至春天间,雌蛇每两年会生一胎。它们是胎生的,出生期在每年1月至4月间,每胎约有4-12条幼蛇。它们很多时会诞下未成熟的卵母细胞或死胎。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锐立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盔头蛇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锐立;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667.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