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青环海蛇


青环海蛇:别名斑海蛇_艾基特林海蛇,为蛇目、眼镜蛇科、海蛇属爬行动物,原产于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沿岸附近水域,我国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及广西沿海。常出现在大陆架和海岛周围的浅水周围,在水深超过100m的开阔海域中很少见。喜欢呆在沙底或泥底的混水中,有些却喜欢在珊瑚礁周围的清水里活动。它的毒性比眼镜王蛇还要大,如果被它咬一口,数十分钟内就会死亡。与箱水母居住于同一个海域。

前沟牙类剧毒蛇,在毒王榜上排名第2,海洋中最毒的蛇类,善游泳,捕食鱼类。神经毒素和肌肉毒素,两者约占蛇毒总体的60%。青环海蛇是海宝,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它的皮可用来做乐器和手工艺品,蛇肉和蛇蛋可食,味道很鲜美,某些内脏可入药。

科目分类:镜蛇生存环境:海岸颜色分类:黑色_褐色居住环境:两栖较大体型:200cm性情分类:危险寿命年限:18年适宜温度:26℃±4℃食物饲料:肉食青环海蛇形态特征 >

全长150-200cm。体形细长,体前端不细长,躯干略呈圆筒形,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黄颜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多数个体背面黑纹显著,有时体侧黑纹逐渐消失,不形成环纹。成年蛇头背灰色或全为黄颜色,躯、尾背面色深,到腹面逐渐成浅色,背面有时尚能辨识深色宽横斑。一次毒液排放量为43mg/kg体重。固体含量为13%,冻干蛇毒为5.6mg。小鼠腹腔注射24h致死,LD50为0.17mg/kg。

青环海蛇生活习性 >

青环海蛇具有集群性,常常成千条在一起顺水漂游,便于捕捞。还具有趋光性,晚上用灯光诱捕收获更多。

青环海蛇饲养方法 >

青环海蛇潜水的深度不等,潜水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在水面上停留的时间也很短,每次只是露出头来,很快吸上一口气就又潜入水中了。食物中绝大多数为尖吻蛇鳗,偶有其他鳗和鱼。食物主要从头部吞食。一般胃内有1条鳗蛇。偶有3条的。

青环海蛇雌雄分辨 >

幼蛇头背深橄榄色或黑色,有时有黄颜色马蹄形斑,躯、尾橄榄色或浅黄颜色。

青环海蛇繁殖方式 >

卵胎生,海南岛的青环海蛇大概在10月间产仔蛇,每次产仔蛇3-15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青环海蛇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54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