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太攀蛇


太攀蛇:别名普通太攀蛇_海岸太攀蛇_沿海大班蛇_澳洲金刚蛇,为蛇目、眼镜蛇科、太攀蛇属爬行动物,原产于大洋洲澳大利亚及新几内亚岛各岛屿。虽其别名里有“海岸”两字,但也会在海滩远达数百公里的地区出没。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干燥平原、草原、荒漠及干燥河床等地。它们常栖身于鼠穴,较深的地表裂缝或凹洞,有时也寄居于石缝和墙洞中。1867年命名,共2个亚种。身体形态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都非常类似于非洲的黑曼巴蛇。一些学家也将它们形容为“澳大拉西亚的黑曼巴”。

根据毒理学研究报告,它是毒性强、连续攻击速度最快的毒蛇,陆地毒性排名第3。它咬一口产生的毒素约110毫克,这些毒液能杀死100个成年人、50万只老鼠。澳大利亚较大的毒蛇,曾造成过百%的临床致死率。

科目分类:镜蛇生存环境:草原颜色分类:黄颜色_棕色居住环境:洞栖较大体型:200cm性情分类:危险寿命年限:20年适宜温度:26℃±4℃食物饲料:肉食太攀蛇形态特征 >

全长150-200cm,重约3kg。有记录较大的个体长330cm,重6.5kg。头长而窄,前额向前稍微弯曲,形状犹如棺材。身体细长但结实,整体呈流线型。它们全身背部颜色一致,通常为墨绿、棕、红褐或米色。面部及身体两侧颜色偏浅。腹部一般为乳白或浅黄颜色,并夹杂着橘或粉色的斑点。有较大的瞳孔及呈棕或淡褐色的眼睛。

太攀蛇生活习性 >

是行动快速的哺乳动物杀手,日夜均会活动,在清晨最为活跃。它们会利用在蛇类当中较为发达的视觉追踪猎物,前进时会稍微抬起头部。一旦确认猎物的位置,此蛇会静止不动直到对方走进一定距离之内,然后在发动连串迅速的攻击后任其逃走,这样是为了减低猎物在挣扎时所带来的伤害,之后凭气味找回尸体。

太攀蛇饲养方法 >

主要喜欢温暖潮湿的热带海岸地区,但干燥的硬叶林及疏林也适合其居住。经常在河滩地上干硬的泥巴裂缝中猎食,大爱的食物包括老鼠及鸟类等温血动物。当遇到人类时,它们通常会选择迅速离开现场以避免冲突,但如果受到骚扰则会变得非常凶猛,并会发动连续快速的攻击以自保。寿命10-20年。

太攀蛇雌雄分辨 >太攀蛇繁殖方式 >

在长到1.2米时性成熟。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每次产卵3-22枚。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建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太攀蛇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建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52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