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鲵:别名台湾山椒鱼,为蝾螈目、小鲵科、小鲵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我国台湾中部和南部山区特有物种,栖息于海拔2100m左右的山区溪流边,或是森林底层的落叶里。1922年命名,无亚种。不怕冷,冬天的时候特别活跃。
因为身上有着特别的山椒味,所以大家又叫“台湾山椒鱼”。幼体很像鱼,用鳃呼吸,成体后才改用肺呼吸。别看它体型小,它身上分泌的黏液可是有毒的,可以保护自己。遇到敌人时,会抬起尾巴,让对方不敢接近。
科目分类:蝾螈生存环境:湿地颜色分类:褐色_棕色居住环境:两栖较大体型:10cm性情分类:温和寿命年限:10年适宜温度:22℃±4℃食物饲料:昆虫台湾小鲵形态特征 >全长6-10cm。头圆而扁平,头长大于头宽,吻端圆。眼径与眼间距相等,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躯干圆柱形,其长约为头长的3倍左右,尾长短于躯干长,尾圆柱状,基部较粗,向后渐细而侧扁。四肢纤细,前肢略短于后肢,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不相遇。皮肤光滑,背脊中央有一纵沟,颈褶明显。眼后至颈褶有一条纵肤沟,其末端与颈褶相交,在口角上方向下弯曲与口角处的短肤沟相交。体背面茶褐或深褐色,无花纹或有金黄颜色斑。
台湾小鲵生活习性 >体表腺体发达,受惊扰时会分泌白色黏液,尾巴不会自割。夜行性,白天大多在石块、腐木之下或土中休息。
台湾小鲵饲养方法 >主要食物为鼠妇、步行虫及蚯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
台湾小鲵雌雄分辨 >台湾小鲵繁殖方式 >卵袋透明,条状,外层胶囊不坚韧,有许多不规则的水平沟纹和细纵纹。卵球色不一致,一般为淡黄白色,卵袋长145毫米。每条卵袋含卵13粒。89天左右孵化。刚孵化出膜的幼体吻至肛长1-11毫米,全长18.7-25.4毫米,此时卵黄囊大,无平衡枝,外鳃和前后肢芽很小。孵化后的幼体柄于水底一段时期,待四肢发育后常隐蔽在石下或石间,再经过2个月左右完成变态。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泰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台湾小鲵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泰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