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石蛙


石蛙:别名石蛤_石鸡_山鸡_石冻_飞鱼_石鳞_石蛤蟆_石虾蟆_石坑蛙,为蛙形目、蛙科、棘胸蛙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我国、越南,我国分布于云南、贵州、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香港等地。栖息于海拔600-1500m近山溪的岩边。大量捕食林农业害虫,对农业和林业起到保护作用。

其肉味鲜美,生长速度快,体大肉肥,是主要的食用蛙类之一。中医认为石蛙的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肾经,有健脾消积、滋补强壮的效,用它来治疗消化不良、食少虚弱等症状。它菱形的瞳孔特色十足,十分炫酷。

科目分类:泽蛙生存环境:湿地颜色分类:褐色_棕色居住环境:两栖较大体型:14cm性情分类:温和寿命年限:12年适宜温度:25℃±4℃食物饲料:昆虫石蛙形态特征 >

体长12-14cm,重200-350g,较大的雄蛙可达600g。皮肤较粗糙,吻端圆,突出下唇,吻棱不显。颊部略向外倾斜,鼻孔位吻眼之间,略近于眼。鼓膜隐约可见。生活时背面黑棕色或棕黄颜色,两眼间有深褐色横纹,自吻端至颞褶腹侧有1条深纵纹,有的浅色斑沿背中线两侧排列成行。四肢背面黑褐色横纹直达指、趾端。腹面肉色,有灰褐色小云斑。

石蛙生活习性 >

白昼多隐藏于石缝或石洞中,晚间蹲在岩石上或石块间,见电光后一般无逃逸现象,故易于捕获。冬季寒冷地区会蛰伏冬眠。冬眠时,石蛙喜栖居于山溪的深水潭内或溪边有泥土的洞穴内,不吃不动,双眼紧闭,对外界没有反应,主要靠体内贮存的养分来进行极为微弱而缓慢的新陈代谢。

石蛙饲养方法 >

4-11月最为活跃,也是它的捕食季节,捕食高峰期在晚上10-12时。其食性广,食量大。捕食对象有鞘翅目(大黑蝉等)、直翅目(蚱蜢、蝗虫等)以及其他昆虫,还捕食马陆、溪蟹、蜈蚣、小蛙等。

石蛙雌雄分辨 >

雄蛙背部有长短不一的长形疣,断续排列成行,其间有许多小圆疣或痣粒,一般疣上有小黑刺,头部、体侧及四肢背面有小圆疣,其上有细小黑刺。雌蛙背面有稀疏小圆刺疣。两眼间有横肤棱,颞褶明显。雄蛙胸部有大小肉质疣。刺疣向前可达咽喉部,向后仅限于腹前部,每一疣上有仅有1枚小黑刺。雌蛙腹面光滑。

石蛙繁殖方式 >

幼蛙登陆后约需要2年的时间达到性成熟。5-9月繁殖。棘胸蛙1次产卵250-350粒,1个繁殖季节可产卵1000-1500粒。卵在水温16-18℃中需要20天才开始孵化,在26-28℃水中约需7天即可孵化。孵化早的蝌蚪经4-5个月生长期,可于当年完成变态,中、晚期孵出的蝌蚪,则需要越冬于次年的5-6月陆续完成变态。刚孵化出膜的小蝌蚪,在4-5天内靠孵黄囊营养,当孵黄被消耗之后便开始觅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菀依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石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菀依;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50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