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中华石龙子


中华石龙子:别名山弹_山龙子_石龙蜥_猪婆蛇_我国石龙子,为蜥蜴目、石龙子科、石龙子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我国特有物种,栖息于海拔20-1000m低海拔的稀树林区、山区草丛、平原及耕作区。1838年命名。

是我国特有蜥蜴品种,可作为宠物饲养。身上布满褐色、黑色和红色鳞片,尾细长。是昼行性地栖型卵生蜥蜴,有断尾求生的本领,人工饲养要特别注意,不要抓取尾部。

科目分类:蜥蜴生存环境:灌丛颜色分类:黑色_褐色居住环境:地栖较大体型:30cm性情分类:胆小寿命年限:10年适宜温度:25℃±4℃食物饲料:昆虫中华石龙子形态特征 >

全长20-30cm,能四脚快速爬行,每脚有5个脚趾。尾长为全长的1.5倍左右。幼体背面黑色,具有3条浅黄纵线,尾浅蓝色。

中华石龙子生活习性 >

春季在上午11时出现活动高峰,夏季活动高峰为上午9时半和下午14时半。

中华石龙子饲养方法 >

对于人工环境的适应力比较高。对温湿度有一定的要求,适温22-38℃,在33-38℃为活动觅食高峰期。当温度低于13℃时,会进入冬眠。以各种昆虫为食,亦吃小蛙、蝌蚪、仔蜥等脊椎动物,偶尔也会摄取植物茎叶。如人工饲养,需注意早晚各喷水加湿一次,对于一般蟋蟀、面包虫,大麦虫等食饵接受度也很高。一般宜采用蟋蟀开食。

中华石龙子雌雄分辨 >

雌蜥较小。雄蜥尾根部较粗大,耳后的红斑面积较大较密,个别地区活动的品种幼体尾部会呈现出和蓝尾石龙子一样的亮蓝色,成体后颜色消退。

中华石龙子繁殖方式 >

卵生,每年5-7月繁殖,1年只产1次卵,每次产15-20枚,不同地方卵数不一致。卵白色,椭圆球形。多产于石下或草根、树根下的土洞中自然孵化。室内人工孵化期约为53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飞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中华石龙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飞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396.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