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矮棕竹


矮棕竹:别名棕竹_观音竹_筋头竹,为棕榈目、棕榈科、棕竹属、棕榈系列植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我国南部至西南部,日本亦有分布。野生于热带山坡、沟旁阴蔽潮湿的灌木丛中。南部地区口丛植于庭院内大树下或假山旁,构成一幅热带山林的自然景观。北方地区可盆栽,大丛林可摆放在会议室、宾馆门口两侧,颇为雅观。棕竹空气净化效果类似龟背竹。。

典型的室内常绿观叶植物,棕竹丛生挺拔,枝叶繁茂,姿态潇洒,叶形秀丽,四季青翠,似竹非竹,美观清雅,富有热带风光。客厅摆放高低错落有致、疏密协调的浅盆棕竹盆景,旁边再配几块山石,更显得玲珑秀丽。

颜色分类:黄颜色_绿色茎形分类:直立叶序分类:丛生叶形分类:伞形光照需求:中弱开花季节:春季培育难度:中等适宜温度:20℃±6℃酸碱范围:6.4±.5(PH)矮棕竹植物特征 >

丛生灌木,高2-3m,茎干直立圆柱形,有节,茎纤细如手指,不分枝,有叶节,上部被叶鞘,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马尾状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网状纤维。叶集生茎顶,掌状深裂,裂片4-10片,不均等,具2-5条肋脉。有叶节,包以有褐色网状纤维的叶鞘。

矮棕竹种植方法 >

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耐阴、耐湿、喜散射光,可长期在室内光线明亮的地方摆放,即使连续3个月在暗处见不到阳光,也能正常生长,并能保持其浓绿的叶色。夏季炎热光照强时,应适当遮荫。适宜温度10-30℃,气温高于34℃时,叶片常会焦边,生长停滞,越冬温度不低于5℃,在一般居室可安全越冬。生长缓慢,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瘠薄和盐碱,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

矮棕竹繁殖方式 >

棕竹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家庭种植多以分株繁殖为主。分株繁殖可结合春季翻盆换土时进行。早春3-4月是翻盆换土时节,一般小株一年翻盆换土1次,大株2-3年翻盆1次,常用盆土是园土2份厩肥土1份,腐叶土和砻糠灰各0.5份混合使用。

矮棕竹开花形态 >

花期4-5月,果期10-12月。肉穗花序腋生,花枝近无毛,花螺旋状着生于小花枝上。花小,淡黄颜色,极多,单性,雌雄异株。总花序梗及分枝花序基部各有1枚佛焰苞包着,密被褐色弯卷绒毛。果实球状倒卵形。种子球形,胚位于种脊对面近基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矮棕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087.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