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蕨:别名干肚药_散血草,为水龙骨目、三叉蕨科、地耳蕨属、蕨类系列植物,原产于亚洲我国、印度、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毛里求斯、波利尼西亚等热带地区。我国分布于东南沿海及云贵等地的热带地区。全草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的效。用于治疗痢疾、小儿稀便、便血。。
植株高10-20cm。根状茎长而纤细,横走,密被鳞片。叶疏生、纸质,干后褐色,上面疏被早落的有关节的淡棕色毛,下面几光滑,叶缘密被有关节的淡棕色长睫毛。
颜色分类:黄颜色_绿色茎形分类:匍匐叶序分类:丛生叶形分类:羽形光照需求:中弱开花季节:无花培育难度:中等适宜温度:22℃±5℃酸碱范围:6±.5(PH)地耳蕨植物特征 >鳞片披针形,先端纤维状,边缘有疏睫毛,膜质,褐棕色并稍有光泽。叶疏生,二型。不育叶三角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戟状并为心形。育叶强度缩狭,羽片三叉,顶生羽片线形。
地耳蕨种植方法 >地耳蕨繁殖方式 >孢子囊汇合成线形,成熟时满布于能育叶下面,无囊群盖。
地耳蕨开花形态 >不会开花。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景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地耳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景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