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马兜铃猪笼草


马兜铃猪笼草:别名,为石竹目、猪笼草科、猪笼草属、猪笼系列植物,原产于亚洲印尼苏门答腊,野生于海拔1800-2500m峭的山脊上的森林中,通常扎根于地面,也可以附生于树干上的水苔中。1956年被发现。在原生地已发现了自然变种。植株大部分无毛被,在叶腋、中脉和捕虫笼有稀疏的白色短毛。茎和叶片都为淡绿色,捕虫笼为白色或淡红色带红褐色斑点。唇为暗红色,盖子的整个下表面为红色,上表面带斑点。。

捕虫笼形态非常的特别,笼口几乎与地面垂直,酷似马兜铃的花朵,因此得名,拉丁名称即意为“类似于马兜铃”。其上位笼非常特别,是可利用光学原理诱捕昆虫的藤本食虫植物。

颜色分类:黄颜色_棕色茎形分类:匍匐叶序分类:单生叶形分类:筒形光照需求:中光开花季节:夏季培育难度:较难适宜温度:22℃±5℃酸碱范围:6±.5(PH)马兜铃猪笼草植物特征 >

茎可分枝,呈圆柱形至钝棱柱形。叶片革质,无柄。呈汤匙形至披针形,羽状脉不明显。笼蔓长达15cm。下位笼为漏斗状,上三分之一为球形。上位笼上半部类似囊状,比下位笼大。下位笼只是捕食地面昆虫。其上位笼有可透光的白班,从捕虫笼的内部看,唇和盖子的部分比较黑暗,而白斑处非常明亮,昆虫会误以为白斑处是出口而困在捕虫笼内,最终筋疲力尽落入消化液中。

马兜铃猪笼草种植方法 >马兜铃猪笼草繁殖方式 >马兜铃猪笼草开花形态 >

总状花序。花梗和花轴都可以达到15cm长,通常雌株较短些。小花梗带小苞片与一朵花,可长达12mm。萼片呈卵形。果荚,呈披针形。种植为丝状。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建柏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马兜铃猪笼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建柏;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2941.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