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中华蚊母树


中华蚊母树:别名水浆柯子,为虎耳草目、金缕梅科、蚊母树属、其他系列植物,原产于亚洲我国特有植物,分布于湖北、四川,野生于海拔150-800m的丘陵阳坡、半阳坡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河溪旁。长江流域园林栽培较多。1900年命名。是常见的城市及工厂绿化树种,适于路旁、庭前、草坪内外以及大乔木下种植,或作为落叶花木的背景树。修剪成球形后,还可作为基础种植及绿篱材料。野生数量非常稀少,属国家二级濒危珍稀植物。。

小枝密集,树形整齐,叶色浓绿,经冬不凋,花细而深红,俏丽可观,也是老桩盆景的好材料。野生于土少的乱石丛中或石壁段缝里,每年夏秋季河水上涨,被淹没长达4-5个月,冬春露出水面,被誉为“两栖植物”生命力极强。

颜色分类:红色_绿色茎形分类:直立叶序分类:互生叶形分类:椭圆光照需求:中光开花季节:春季培育难度:中等适宜温度:22℃±4℃酸碱范围:6.2±.5(PH)中华蚊母树植物特征 >

常绿灌木,高约1m。嫩枝粗壮,被褐色柔毛,节间极短。老枝暗褐色,秃净无毛。芽体 、有柔毛。叶革质,窄长椭圆形,先端略尖,基部阔楔形,上面绿色,稍发亮,下面秃净无毛。托叶披针形,早落。与小叶蚊母树非常相似,但小叶蚊母树小枝纤细,节间伸长,叶倒披针形,全缘,或仅在先端两侧各有1个小齿突,但不具锯齿。

中华蚊母树种植方法 >

喜阳,能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耐严寒(耐-5℃)。适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中华蚊母树繁殖方式 >

通常采用播种和扦插法繁殖。播种在9月采收果实,日晒脱粒,净种后干藏,至翌年2-3月播种,发芽率70-80%。扦插在3月用硬枝踵状插,也可在梅雨季用嫩枝踵状插。

中华蚊母树开花形态 >

雄花穗状花序,花无柄。萼筒极短,萼齿卵形或披针形。花丝纤细,花药卵圆形。蒴果卵圆形,外面有褐色星状柔毛,干后4片裂开。种子褐色,有光泽。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严悦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中华蚊母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严悦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281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