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海鹦:别名,为鸥形目、海雀科、海鹦属鸟类,原产于北极地区特有珍禽,平时栖息于海洋上,只有繁殖时期才回到岸边的岛屿或陆地。繁殖哺育地点包括冰岛、挪威、格陵兰岛、纽芬兰和许多北大西洋岛屿,南至缅因州西部和不列颠群岛的东部。1758年命名,共3个亚种。
形态特征与鹦鹉颇有几分相似,头顶黑色,两颊为灰白色,腹部白色。喙宽大而鲜艳,呈三角形,灰蓝、黄和红三种颜色相间,如彩虹般,十分悦目。腿为橙色,与其羽毛成为鲜明对比。冬天在海上蜕毛时,会失去一些鲜艳的脸部特征。
科目分类:其他生存环境:海岸颜色分类:白色_黑色性情分类:游禽较大体型:38cm迁徙类型:候鸟寿命年限:25年适宜温度:20℃±10℃食物饲料:鱼类北极海鹦形态特征 >头体长26-38cm,翼展47-63cm,重约490g。身体粗壮,双翼及尾巴都很短。背部羽毛呈黑色, 的胸腹部则呈白色。喙在繁殖季节时会较大及鲜红。但过后就会变得较灰暗了,色彩也会加深。它们短小的翼适合游泳。在空中飞翔时,振翅频率很快,可达至每分钟400次。不同亚种间,形态有所不同。北方亚种通常比南方亚种个头略大。
北极海鹦生活习性 >无论迁徙还是觅食、栖息,总是成群结队,统一行动。它们这样做是一种有效的自卫行为,以此向其他动物显示其庞大群体的威力,并标志其栖息地的范围,警告其他海鸟不得入侵其领地。如有凶恶的海鸥入侵,鸟群会发出一片警告声。随后便成群结队地盘旋而起,采用“人海战术”,使入侵者晕头转向,知难而退。
北极海鹦饲养方法 >通常成群在大海上空飞行,以鱼类为食,生存本领极强。把巢穴筑在沿海岛屿的悬崖峭壁上的石缝沟中或洞穴里。巢穴主要用作休息、睡觉和储藏食物。它们一次可以带回很多小鱼,有时可以超过一打。它们是将小鱼含在喙中,而非反刍吞下的小鱼。这样可以让它们花更长时间来猎食,并每次能带回更多食物供雏鸟食用。
北极海鹦雌雄分辨 >成年雄雌性外观很相似,雄性个头略大。幼鸟有类似羽毛,脸颊为灰色。
北极海鹦繁殖方式 >产卵期6-7月,雌鸟一次只产1枚卵,呈白色,常缀着褐色斑点。由双亲一同孵化及喂养雏鸟。它们会用双翼将卵抱在腹部。孵化42天左右,小鸟才能破壳而出。出生后6周内,全靠其父母捕来的鱼喂养,小鸟都比较肥胖。六个星期过后,小鸟开始单独生活,身体变瘦,再过一周雏鸟就羽毛丰满,可以在黄昏或夜晚跳进海里,潜水自己寻找食物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韵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北极海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韵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