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具体出生日期现已难以考证),原名不详,西魏著名将领王思政的玄孙女,祖籍山西省祁县。她的父亲王仁祐曾在贞观年间担任过罗山县令、陈州刺史等职务,还获得过魏国公的爵位。据历史记载,王皇后大概死于唐高宗永徽六年。
由于王氏家族一直与唐朝皇室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其堂姑母同安大长公主是王皇后的从祖母,而王皇后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的叔母又是唐高祖的外孙女。王皇后不仅出身显赫,而且还是北周重臣的后代,同时她的父母双方家族也都与唐朝皇室有着深厚的姻亲关系,可以说是关陇贵族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
王皇后容貌秀丽,性格温婉,经过同安大长公主以及唐太宗的撮合,最终嫁给了皇子晋王李治为妻。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因罪被废黜,晋王李治被册立为太子,王氏也因此被册封为太子妃。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太子李治继位,次年,王氏被册封为皇后。
王皇后一生未能生育子女,这成为了她人生中的一大遗憾,也是唐高宗心中长久以来的一块心病。唐高宗的另一位妃嫔萧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雍王李素节,因此深受唐高宗的喜爱,这引起了王皇后的强烈嫉妒。当王皇后得知唐高宗与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在感业寺私会的消息后,便秘密派遣使者前往感业寺,要求武则天蓄发,并劝说唐高宗将武则天接入后宫,试图借助武则天来削弱萧淑妃的恩宠。
武则天聪慧机敏,初入宫廷时,她谦恭低调,“卑辞屈体以事后”,赢得了王皇后的好感,王皇后在唐高宗面前大力赞扬武则天知书达理。不久之后,武则天便得到了唐高宗的宠爱,被册封为昭仪,此后,她又陆续为唐高宗生下了四个儿子,并开始积极争取皇后之位,对王皇后形成了新的挑战。
为了捍卫皇后的地位,王皇后与她的舅舅中书令柳奭进行了商议,决定由柳奭出面,联合尚书右仆射褚遂良、侍中韩瑗、太尉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于志宁等朝中元老重臣,共同向唐高宗施压。软弱无能的唐高宗并没有坚定的立场,在众人的一致恳求之下,他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正式册立燕王李忠为皇太子,以此堵住了萧淑妃和武昭仪企图通过母凭子贵的方式争夺皇后宝座的野心。武则天绝非轻易妥协之人,在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无论是王皇后,还是萧淑妃,显然都无法与武则天抗衡。王皇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而武则天却善于笼络王皇后所厌恶的人物。
王皇后的一言一行,皆落入了武则天的掌控之中。眼见自己日益失宠,王皇后心急如焚,于是她与同样失宠的萧淑妃摒弃前嫌,联手对抗日渐崛起的武则天。她们的策略便是在唐高宗面前恶意诋毁武则天,散布关于武则天的负面言论。此时的唐高宗正深陷于对武则天的痴迷之中,对于她们的挑拨离间感到极度不满。面对这种困境,王皇后束手无策,只好寻求母亲柳氏的帮助,共同商讨应对策略。随后,她们决定采用巫术“厌胜”的手段,期望通过念咒、画符等方式制服武则天或者使其丧命。不久之后,王皇后及其母亲柳氏“厌胜”的阴谋便遭到了揭露。
唐高宗产生了废黜王皇后的想法。在唐太宗离世之际,他所委托的辅佐新君的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极力反对,使得唐高宗暂时放弃了废黜王皇后的打算。不久之后,又发生了一桩令王皇后陷入极度困境的事件,最终动摇了她作为皇后的尊贵地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啊恩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李治的王皇后的简介,王皇后为什么斗不过武则天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啊恩;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