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禾花雀


禾花雀:别名黄胆鸟_黄胸鹀_黄肚囊_黄豆瓣_麦黄雀_老铁背_金鹀_白肩鹀,为雀形目、鹀科、鹀属鸟类,原产于欧洲、亚洲,包括芬兰、俄罗斯、我国、蒙古、、日本等地,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灌丛、草甸、草地和林缘地带。原是分布十分广泛的小型候鸟,在横跨亚欧大陆北部的广大土地上繁殖,冬季不远数千里,飞去东南亚、尼泊尔和我国的两广地区越冬。1773年命名,共2个亚种。

喜群聚,常集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最多3500只-7000只,非常壮观。因一道菜单,从遮天蔽日到极度濒危。在俄罗斯的种群比2004年之前减少了99%,而在芬兰,2009年之后,人们再也没见过这种曾经很常见的鸟。

科目分类:雀形生存环境:灌丛颜色分类:黄颜色_棕色性情分类:鸣禽较大体型:16cm迁徙类型:候鸟寿命年限:12年适宜温度:20℃±10℃食物饲料:杂食禾花雀形态特征 >

头体长14-16cm。属小型鸣禽,额、头顶、头侧、颏及上喉均黑,翕及尾上覆羽栗褐。上体余部栗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显的白斑。颈胸部横贯栗褐色带,尾下覆羽几纯白, 余部鲜黄颜色。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叫声低弱,似ti-ti或di-di。繁殖期间雄鸟站在幼树、灌木顶枝或草茎上高声鸣叫,鸣声多变而悦耳。

禾花雀生活习性 >

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特别是迁徙期间和冬季。白天在地上、也在草茎或灌木枝上活动和觅食,晚上栖于草丛中。性胆怯,见人即飞走。

禾花雀饲养方法 >

随季节而不同,繁殖季节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部分小型无脊椎动物和草子、种子和果实等植物性食物。所吃昆虫主要有甲虫、蚂蚁、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螟蛾科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禾花雀雌雄分辨 >

雌鸟及亚成体顶纹沙色,两侧冠纹略深,眉纹皮黄颜色较明显,背部颜色和纵纹较雄鸟的略浅,肩上的白斑和翅斑较雄鸟的灰暗, 黄颜色较黯淡。

禾花雀繁殖方式 >

繁殖期5-7月。在4月末5月初可听见雄鸟站在草茎和灌木顶端长时间鸣叫、求偶,鸣声清脆婉转。巢多筑于草原、沼泽和河流与湖泊岸边地上草丛中或灌木与草丛下的浅坑内,利用四周的草丛和灌木隐蔽,一般很难发现。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6枚,通常4-5枚。卵绿灰色、被有灰褐色或褐色斑纹,卵为卵圆形。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奇思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禾花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奇思;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2706.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