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咬鹃:别名,为咬鹃目、咬鹃科、咬鹃属鸟类,原产于北美洲古巴各有物种,栖息于热带雨林。虽飞行速度极快,但生性懒惰,通常栖止在灌木丛中或高枝上啁哳鸣啭。1825年命名,共2个亚种。几乎所有咬鹃科的鸟类都像鲁迅先生笔下的脾气暴躁、养不过夜的“张飞鸟”一样,不可囿于樊笼,否则不久就会烦躁忧郁致死。
它不羁的性格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古巴人民热爱自由的精神,因此它被选定为古巴国鸟。古巴三色国旗图案也采用了咬鹃的羽色。它羽色艳丽,具金属光泽。树栖性,善爬不善走、跳,飞行能力不强,不爱远飞,不迁徙。
科目分类:其他生存环境:丛林颜色分类:红色_蓝色性情分类:攀禽较大体型:46cm迁徙类型:留鸟寿命年限:20年适宜温度:20℃±10℃食物饲料:杂食古巴咬鹃形态特征 >头体长24-46cm,翼展25-35cm。头颈部呈深蓝色,眼睛鲜红色,上喙黑下喙红,内有锯齿状角质,背部深绿色,略带金属光泽,胸部白色,腹部红色,脚爪黑色,两翼夹杂有黑白条纹,尾羽呈月牙形。异趾形,1、2趾向后,3、4趾向前。
古巴咬鹃生活习性 >单独生活,白天栖息于溪流附近。
古巴咬鹃饲养方法 >古巴咬鹃属于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种子、水果、昆虫等。
古巴咬鹃雌雄分辨 >雌性比雄性略小,明显区别之处在于雌性腹部的红色略显苍白。
古巴咬鹃繁殖方式 >多在枯朽树木的树洞中营巢,雏鸟晚成。每年3-6月间繁殖繁殖,一雄配一雌,夫妻筑巢于树洞中,雌鸟每次产卵3-4枚,孵化期约14-21天,雌雄共同育雏,小鸟出壳一月后羽翼渐丰,两个月大时即可独立生活,新生幼鸟的翅中保留有一双原始的爪,成年后消失。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嘉致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古巴咬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嘉致;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2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