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凤尾绿咬鹃


凤尾绿咬鹃:别名自由鸟_大咬鹃_格查尔鸟_爱沙尔克鸟_阿兹特克鸟,为咬鹃目、咬鹃科、绿咬鹃属鸟类,原产于北美洲墨西哥、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等地。栖息于海拔900-3200m的热带丛林、原始潮湿的山地云雾林、茂密植被的沟壑和悬崖,森林边缘。1832年命名,共2个亚种。《华盛顿公约》的濒危物种。在古代玛雅和阿芝台克文明中,只有国王和高级祭司才佩戴有它长达一公分翡翠般的尾羽。传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后便开始沉默,当危地马拉解放之后,它们又开始欢唱了。

危地马拉1879年将其定为国鸟,国旗与国徽上都有其形象标志,是美洲热带雨林中最漂亮的鸟。它有着极其华丽的外表,雄性有凤凰一样长长的尾羽。在当地文化中,享有神圣的地位。是羽蛇神的化身,象征着天国、灵魂与自由,是比黄金还珍贵的物品。

科目分类:其他生存环境:丛林颜色分类:红色_绿色性情分类:攀禽较大体型:41cm迁徙类型:留鸟寿命年限:20年适宜温度:20℃±10℃食物饲料:杂食凤尾绿咬鹃形态特征 >

头体长38-41cm,加上尾羽长达70cm,重180-210g。虽是小型攀禽,却是咬鹃属中体型较大的,其脚趾与其它鸟类均不相同,1、2趾向后,3、4趾向前,为异趾形。凤尾绿咬鹃有着极其华丽的外表,绿色的羽毛,红色的胸部上具狭窄的半月形白环,羽毛为鲜艳的铜绿色和红色,在不同角度观看可看到由金属绿至蓝紫色不等,通常有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鲜艳羽毛。

凤尾绿咬鹃生活习性 >

飞行速度快,在中美洲的神话传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凤尾绿咬鹃饲养方法 >

野生情况下,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青蛙也是它们的食物。绿咬鹃从未被人们长时间喂养过,总是在被捕捉到之后一段时间内死去,出于这个原因,人们把它看作是自由的象征。

凤尾绿咬鹃雌雄分辨 >

雄性有一个如头盔般的冠毛。雄性成鸟的喙为黄颜色,雌性则为黑色。幼年的凤尾绿咬鹃保留有一双原始的爪,就像始祖鸟或翼龙的爪,成年后消失。这一点类似于麝雉,说明它也是一种原始鸟类。一般情况下只有繁殖季节时的雄性才会看到长长的尾羽。

凤尾绿咬鹃繁殖方式 >

繁殖期在每年的2-7月,雄性为了吸引雌性,会进行求偶之舞,在空中跳跃,大声唱歌。雌雄共同筑巢,通常营巢于距地面20-30米高的树洞中,偶尔也选择啄木鸟的老洞。繁殖后,雌鸟在巢中产1-2枚卵,卵呈淡蓝色,父母双方孵化17至18日。一旦孵化,雌雄轮流喂养的雏鸟23日至31日,直到它们羽毛丰满离巢。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延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凤尾绿咬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延;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2686.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