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红额鹦鹉


红额鹦鹉:别名红冠鹦鹉,为鹦形目、鹦鹉科、长尾鹦鹉属鸟类,原产于大洋洲新西兰和近海岛屿,包括三皇岛、卡皮蒂岛、斯图尔特岛、查塔姆群岛等,目前已有部分岛屿灭绝。栖息于面积广泛的林区、灌木丛、草地、森林边缘地带,在小岛上延着海岸的地区等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1787年命名,共6个亚种。

饲养难度不高,价位合理,并有着安静的性格和稳定的性格,是不错的宠物鸟选择,也是成对饲养繁殖的不错鸟种。身体呈绿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黄绿色。前额、头顶、眼睛后方延伸的条状羽毛均为红色。

科目分类:鹦形生存环境:丛林颜色分类:红色_绿色性情分类:攀禽较大体型:32cm迁徙类型:留鸟寿命年限:25年适宜温度:20℃±10℃食物饲料:谷类红额鹦鹉形态特征 >

头体长26-32cm,重50-113g。背部下方两侧也带有红色羽毛,外侧飞行尾羽为蓝紫色,具粉绒羽。鸟喙浅蓝灰色,尖端黑色。虹膜红色。

红额鹦鹉生活习性 >

对鸟通常整年都会离群独居,但也经常和其他同伴组成小群体。在春季会聚集在岛上的小水坑处,共同分享仅有的水源,一起饮用或是洗澡等。偶尔也会前往邻近的小岛上觅食,对人类相当友善,可以近距离接近。当觅食的时候会彼此发出清柔的交谈声,飞行的时候则会发出比较尖锐的鸣叫。

红额鹦鹉饲养方法 >

红额鹦鹉体质强壮,可养在室外。建议非繁殖期可提供较宽敞的笼舍来供其活动,喂食上与一般澳大利亚长尾鹦鹉相去不远,日常的混合种子喂食与定期蔬果提供。可以用饲养虎皮鹦鹉的种子食物,水果和绿色食物饲喂红额鹦鹉。红额鹦鹉有时也吃粮食中的蠕虫,当它们在育雏期间更是如此。要保持鸟舍地面的干燥、清洁,因为红额鹦鹉常像小鹳那样在地上刨食,所以不清洁的地面会使它们容易感染上蛔虫。

红额鹦鹉雌雄分辨 >

雌鸟头部的红羽较少,虹膜为红棕色,尾巴较短。

红额鹦鹉繁殖方式 >

人工饲养卵生繁殖,成率很高,约5个月即有生殖能力,但建议在完全成熟时(约1岁大时)再让它们繁殖,一对成熟的成鸟通常繁殖的欲望很高,全年都可繁殖,一年可生好几窝,一窝可产4-9枚卵枚,通常为5枚,孵化期19-20天,羽毛长成约35天,在幼鸟尚未离巢时,雌鸟可能继续生第2窝甚至第3窝,不建议连续不停的繁殖,如果发生较好将幼鸟抓出巢手养,以减轻亲鸟的负担。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景茹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红额鹦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景茹;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266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